《桃花源记》ppt课件(59页).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图猜成语;世外桃源;;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喜爱乡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隐后,他常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述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用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桃花源记;师生共商学习目标;二、听读录音——放飞想象的翅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是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

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

阔敞亮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够为外人道也。〞;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够为外

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状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

便舍船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阡陌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间隔及郡下

诣太守刘子骥;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出自本文的成语;五、感知探究文章结构;;一〔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林。

二〔2、3段〕渔人进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1、找出反映渔人

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7.?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够为外人道也〞;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

向路〞,又“到处志之〞,而后

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背景合计,陶渊明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桃花源是模糊飘忽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

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

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

相对照的。——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