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八:说明文阅读——内容概括-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二十八:说明文阅读——内容概括-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十八:说明文阅读--内容概括

(2021·江苏常州·校联考一模)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从手指到AI,人类如何算数

①人类是如何计算的?

②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小朋友们欢着手指数数。对于进化程度尚不高的人类祖先,手指为人类计算历史写下了里程碑式的第一页。

③不久前中国第一家综合收藏型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携手合肥子木博物馆,以“运筹”“机巧”“掣电”3个单元,展示了80件东西方历史上重要的计算器具。

④其实,博物馆目前已经收集到4000多件科学仪器藏品,并对历史上实物已经失传、带有文字记录的中外著名科学仪器和技术发明进行研究性复原。此次展览的80件计算器具中,博物馆研制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复制了古巴比伦数学泥板、战国竹简《算表》,复原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里程计、宋代的计里鼓车,用乐高搭建了古希腊安提凯希拉装置,研制了席卡德计算器、斯卡计算器和菜布尼计算器的互动模型。

⑤计数是算数的基,人的10个手指成为最简单方便的技术工具,这大概也是十进制计算的根本原因。在古代世界,“手指计数法”被发挥到了极致。现在的人们可能想象不到,欧洲中世纪的手指计数方法,甚至可以用两只手来表示多达99的数字。直至今日,手指计数仍然在口语、手语和手势交流中广泛使用。

⑥作为人类早期计算实践的起点,除了手指,我们的祖先还利用绳结、算筹、算数等来代表离散数的单元,以移动和排列这些单元的方式来实行简单的运算。对于较为复杂的运算和语数,人们会将计算结果排列成表格或用比例规、计算尺、列线图等模拟计算装置,这些早期的计算工具主要依手动,没有分化出明确的输入和输出装置。

⑦在我国,2017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发现了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算表》,并在同年获得吉尼世界纪录认证。《算表》星表格形态,核心部分是由“九”至“一”及其积“八十ー”至“一”构成的九九法表。《算表》还可以通过丝线交叉,运用交换律将两位数乘法转为4个交叉点数相加,实现快捷运算。

⑧而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这样的计算器具已经不够用了。

⑨17世纪,机计算器的构想首次付实或,19世纪中叶真正实现商用。机械计算器的广泛使用,符合迅速发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差分机和分析机是机械计算器发展的顶峰,分析机已经具备了程序制的思想,也预示着未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⑩但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电子计算机则是科技史上的一次伟大综合。把电力引入计算机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计算速度。从此,计算不再只是算术,而是智能活动,计算机也不再只是计算工具,而成了人工智能。

?如今,到处可见的智能手机不再被称作“计算器具”。这种对计算的遗忘,恰恰证明了计算已经深陷在人类活动的每个角落。世界的数字化也让一切问题都化为计算问题。

?计算器具无处不在,但却隐而不彰,预示着人类或将进入智能计算的AI时代。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1月03日12版,作者叶雨婷)

17.人类计算器具的发展“从手指到AI”之间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案】17.手动器具一一机械计算器一一电子计算机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⑤--⑦段说明的是手动器具,第⑨段说明的是机械计算器,第⑩段介绍的是电子计算机。第?段说明“预示着人类或将进入智能计算的AI时代”,由此可知从“从手指到AI”之间经历了“手动器具一-机械计算器—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绣历史知多少

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2006年5月20日,广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绣最早有史料记载见于唐人笔记,据唐人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而这位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的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便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这是目前对广府地区刺绣最早期的文字记载。

北宋时期,广东的桑蚕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蚕丝基地,出现了织土绸的机户、机坊。到了南宋时期,广州成衣店坊兴起,它们有的绣制官员服饰,有的承制婚嫁衣裳、寿衣殓裳。民间节诞活动的兴旺,使得龙船旗幡罗伞、神诞台帷等广绣工艺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明代,广绣发展成民间一项重要的手工业产品。正德九年,葡萄牙人航抵广州外港屯门,购买广绣艺人绣制的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国王大喜,赏赐极厚。广绣品从此经葡萄牙商人之手出口渐多。

清代是广绣发展的全盛时期。清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封闭了闽海关、江海关、浙海关,只留粤海关。从这个时候起至道光二十二年,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外销品发展迅速。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这些公司专营东方贸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en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