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预习报告2.doc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预习报告2.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习报告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表征

及性能测试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精细化工

班级:10级

姓名:李强

学号:1005200081

指导教师:梁红老师

1.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

1.1机动车尾气有害物质

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微粒(PM〕碳黑颗粒

因为尾气中O2含量较高,而PM的排放量约为汽油机的几十倍。因此,降低NOx和PM排放是柴油机车尾气催化净化的主要课题。

1.2直接危害

直接危害:科学分析说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硫氧化合物等。

固体悬浮颗粒: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人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响、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碳氢化合物: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

1.2间接危害

间接危害: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到达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2.柴油车尾气形成机理

柴油车燃料混合气的形成是在发动机燃烧室内进行的,柴油高压喷入燃烧室,压缩着火后进行边喷边燃烧的扩散燃烧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决定了柴油与空气的混合是不均匀的,不可防止地存在局部缺氧或局部富氧情况。

油料在高温缺氧时,易炭化形成碳烟。柴油车负荷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喷油量来控制的。柴油车混合气始终处于比拟稀的状态下,也就是说柴油机的燃烧室内始终存在充裕的空气。这些充裕的空气在高温作用下容易产生氮氧化物〔NOx〕,而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那么不容易形成。因此,柴油车排放特点是颗粒物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多而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少。

在燃料燃烧转换过程中,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在尾气中除了两种最终氧化物〔CO2和H2O〕外,还有CO、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HkCi〕以及高温时燃烧产生的NOX等有害气体。燃油在汽缸里燃烧的机理,可粗略地用如下反响式表达:

3.柴油车尾气处理进展

目前,虽然柴油车制造厂采取了一系列机内净化技术措施,但是NOx和PM的排放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必须采取机外净化措施,也就是采用更为有效的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措施,以满足日益严厉的柴油车排放法规和标准。柴油机机外净化技术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排气后NOx处理技术和排气后PM处理技术。除此之外,近来人们还进行探索开发能够同时处理NOx和PM的技术。

3.1排气后NOx处理技术

排气后NOx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复原NOx技术(SCR)、等离子辅助催化复原技术、氧化催化转化器稀NOx技术非选择性催化复原NOx(NSCR系统)、NOx吸附催化剂技术等。

SCR技术用于降低NOx的排放,转化效率高达90%。该技术的缺点在于尿素需要定时填充来维持正常工作,且选择催化转化器的体积大、本钱高,需要动态计量控制复原剂,在低负荷时,由于废气温度较低,催化效率下降。另外,需要高流量的氨气才能使NOx转化效率最高。

此外,目前等离子体技术研究的重点已用于NOx处理,在稀燃排气中等离子放电主要是氧化反响,单独用等离子体对NOx复原没有效果,但当将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结合,等离子体增强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对柴油机排气中的NOx和碳颗粒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另一优点是对燃料含硫量几乎没有要求,可以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运行。

3.2排气后PM处理技术

目前用于柴油车颗粒物PM排放治理的产品,主要为微粒过滤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装置和POC(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

3.2.1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

柴油机微

文档评论(0)

展翅高飞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