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普通化学 (181).pdf

普通化学普通化学 (181).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光宪(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物理化学家、无机

[1]

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1957年

9月,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主任兼核燃料化学教研室主任;1986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

主任;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

1944年,徐光宪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12月,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徐光宪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

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

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2-3]

2015年4月28日上午,徐光宪院士不幸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生平

1920年11月7日,徐光宪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兄妹7人中徐光宪最小,父亲徐宜况毕

业于政法大学,在一所律师楼任职。

在上学之前,身为律师的父亲徐宜况已经开始用中国古代数学命题—“鸡兔同笼”以及中国国粹围棋来培养徐光

宪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小光宪对下围棋产生了兴趣。

中学时期,徐光宪就读于绍兴稽山中学,曾获浙江省数理化竞赛优胜奖;此外,还曾受到过任教于上虞春晖中

学的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李叔同(弘一法师)等著名前辈的熏陶。

1936年9月,仅上了一年高中的徐光宪转入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级职业学校土木科就读。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杭州沦陷,徐光宪转学至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浙江工业大学前身)。

1939年,毕业于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徐光宪和另7名同学被录取至“叙昆铁路”当练习工程员,

没想到领队中途携大家的差旅费潜逃,身无分文的徐光宪只好去投靠在上海做中学教员的大哥;同年考入大同大学

理学院化学系。

1940年,徐光宪因为住在当时法租界的一个煤球厂里,而大同大学在英租界,所以改考入借法租界震旦大学

上课的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944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上海宝华化学厂任技师。

1946年1月,徐光宪又回到交通大学担任化学系顾翼东教授的助教;同年4月18日,徐光宪与大自己1岁

的交大同班同学高小霞在上海国际饭店结为伉俪。[7-9]

1948年1月,徐光宪考取自费公派赴美国留学生,进入了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但一

学期下来,迟迟拿不到助教资格,这样将导致他没有生活着落。急切之下,他辗转联系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

国留学生唐敖庆,经唐敖庆推荐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因成绩优秀而很快获得助教职位,

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1950年7月,因成绩优异,徐光宪被推荐加入美国菲拉姆达阿珀西龙荣誉化学会(PhiLamdaUpsilon)。

1951年3月,徐光宪完成了题为《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博士论文,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并被选为美国西格玛克塞(SigmaXi)荣誉科学会会员。

其导师贝克曼(C.D.Beckmaan)看好徐光宪的学术潜质曾挽留他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并推荐他去芝

加哥大学马利肯(R.S.Mulliken)教授处做博士后研究。当时徐光宪的妻子高小霞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若徐光宪去

马利肯教授处从事研究工作,不但自己可以获得好的科研环境,而且也为高小霞创造良好的攻读学位的条件。

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中美关系异常紧张,徐光宪和高小霞均感到祖国更需要自己,高小霞毅然中断攻读学

位,徐光宪放弃即将到手的工作,夫妻俩人借华侨回国省亲的名义,于1951年4月15日与夫人高小霞离开旧金

山,乘船回到中国。

1951年5月,徐光宪经先期回国的唐敖庆推荐,受聘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担任副教授,同时还兼任燕京大学化

学系副教授,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