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诗歌鉴赏《羌村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df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诗歌鉴赏《羌村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羌村三首

“诗中圣哲”

杜甫

(712—770)

一、杜甫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

诞生于河南巩县。肃宗时,官

左拾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

人称杜拾遗,杜工部。一度住

在长安少陵四周,自称少陵

野老,后世又称杜少陵。诗

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过

程,被称为“诗史”。他被尊

为“诗圣”。

温故知新

•“诗史”

•“诗圣”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诗歌风格

由于时代、社会生活及其创作心态的影响,

使他的诗歌呈现一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沉郁”作为一种审美风格往往是指文学作品

中所表达的感情肤浅凝重,深厚悲抑。

《羌村三首》背景

•天宝末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瓦解了一度

空前繁盛的大唐盛世。叛军攻占长安,杜甫扶起携

子颠沛流离在难民的行列中,他把家小支配在鄜州

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只身北上,投奔唐肃宗。

长安收复后,杜甫却因直谏犯龙颜而获罪,从今永

离长安,漂泊终身。

•在乱离的三年里,杜甫眼见国家残破,人民遭难,

写下了一系列不朽的动人诗篇。其中有闻名的《春

望》、《北征》、“三吏三别”。

•《羌村三首》就是杜甫在凤翔因得罪皇帝而被放还,

回到鄜州羌村探亲时所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

一组还家“三部曲”。

题解

•这三首诗是大事连贯、主题集

中的组诗。它们既有联系又各

有侧重,通过回家探亲的一些

生活片段,反映安史之乱给宽

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小

见大,以小题材反映重大主题。

(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朗读诗歌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漂移,生还偶然遂。(三)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二)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请为父老歌,困难愧深情。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首(其一)

在夕阳西下时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分抵达羌村的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情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漂移,生还偶然遂。初见家人、邻

里时悲喜交集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之状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抒写战乱初归,合家悲喜

文档评论(0)

你别来~我无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