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专题20:《蒹葭》
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
诗文
翻译
重点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以蒹葭起兴。前两句从物象和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可见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由此,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痴如醉的形象栩栩可见。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这两章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困难重重,刻画出急切的心境。“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再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为霜”“未唏”“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追寻时间之久。“方…‘湄”“涣”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追求意中人的场景和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来。
主旨: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以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抒写主人公追求意中人的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1.(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
(1)《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营造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2)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
2.(2023下·广西崇左·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表明地点转换。
D.这首诗共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行文富有变化。
3.(2023下·新疆阿克苏·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4.(2023下·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关雎》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贤士而不可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其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B.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C.《关雎》借助秋水蒹葭、伫立凝望、反复追寻、渺茫难即的情境,来表现一种向往追寻而渺茫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6:《雁门太守行》-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17:《赤壁》-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解析版).docx
- 专题17:《赤壁》-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1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19:《关雎》-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21:《石壕吏》-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23:《卖炭翁》-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原卷版).docx
- 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串讲.doc
- 2024教师个人科研工作计划范文(2篇)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