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协调第二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协调第二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二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过关]

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全长90千米,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B.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

C.防止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使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

2.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少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C.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D.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

解析:第1题,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可以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可以防止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与沿途地区水土流失关系不大;只是改善了输水线路,没有航运功能。第2题,根据材料,济平干渠是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东营市区不在其沿线,A错误;不能减少沿线地区的污水排放,即不能减少水污染,B错误;济平干渠是将湖水引出,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D正确;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C错误。

答案:1.B2.D

下图是四川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管道线路方案。读图,完成3~4题。

3.建设该输送线路的原因是()

①西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②东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方案()

A.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

B.运输方式受天气状况制约大

C.途经水能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充足

D.沿线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潜力大

解析:第3题,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能源相对富余,而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故选D。第4题,该方案能够缓解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A错。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受天气状况制约小,B错。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但不能补充气源,供气不会更充足,C错。沿线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潜力大,D对。

答案:3.D4.D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项目,管道干线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6.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解析:第5题,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北部冻土层更厚,不利于施工,A错误;弯曲处有恰扬金气田,能源不应该紧缺,B错误;俄罗斯境内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段,途经恰扬金气田,利于补充气源,C正确;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对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原因,D错误。第6题,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对俄罗斯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B错误;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C错误,D正确。

答案:5.C6.D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长江流量年变化图。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原则,坚持把规划、实施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在南水北调中,与东线相比,中线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二,说出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措施。

(4)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东线工程可利用京杭大运河,但在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提水,且水质较差;而中线工程基本可自流,且取汉江上游水源,水质较好。第(2)题,南水北调后,潜水水位上升,使得盐分物质上升到表层后,水分蒸发掉,盐分积累,使得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容易发生。第(3)题,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矛盾,主要从水资源的供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多雨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当受水区水资源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