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监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建筑监测技术标准

条文说明

48

目次

1总则52

2术语53

3基本规定54

4监测内容56

4.1一般规定56

5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57

5.1一般规定57

5.2沉降监测59

5.3水平位移监测59

5.4倾斜监测60

5.5挠度监测61

5.6裂缝监测61

5.7应力应变监测61

5.9环境监测62

5.10巡视检查监测62

6监测实施64

6.1一般规定64

7监测频率及预警65

50

7.1一般规定65

7.3监测预警65

8古建筑纠偏、平移及迁移监测67

8.1一般规定67

8.2古建筑纠偏监测67

8.3古建筑平移监测67

8.4古建筑迁移监测68

9监测成果与信息反馈69

51

1总则

1.0.1古建筑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是不可

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反映当

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艺术风格、风俗习惯、工艺技巧、科

学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历史、艺术、科学和技术

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既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与古建

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人类活动及工程施工影响,如邻近

工程施工、爆破振动、火灾、环境污染等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

另一方面,由于古建筑本身建设年代久远、建筑材料性能退化,

在自然环境中的地震影响、雨水冲刷、风化剥落等自然作用力也

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

近年来,古建筑的保护受到国家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如

何保护古建筑不受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危害,需要对其进行科

学的安全监测,做到合理预警并防患于未然。为了达到有效监测

的目的,满足当前古建筑安全监测,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

实际的标准。

52

2术语

2.0.1古建筑,既古典建筑和传统建筑,泛指古代的一切建筑

物。中国建筑史把1840年以前的建筑称为古建筑,本标准中的

古建筑主要指运用传统材料、传统技术建于1840年以前,历代

留传下来的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价值的建筑物。

(国标,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53

3基本规定

3.1.1古建筑安全监测应遵循下列原则:

1最小干预原则:不得改变古建筑表观外貌、壁画、室内装

修和结构体系、构件、构造等;应优先选择无损或非接触式监测

设备,当所选用监测设备会给古建筑带来微小损伤时,应不得破

坏古建筑的价值。

2可逆性原则:安装于古建筑的监测设备应可拆除。

3防灾减灾原则:应采用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古建筑灾害的

可靠技术。

3.1.2古建筑安全监测工作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第

三方对古建筑实施安全监测,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

3.1.6由于古建筑保护应避免对古建筑本体造成损失,故古建

筑安全监测宜选用无损的监测方法,古建筑因为使用年限较长,

变形一般较为缓慢,所以宜实施长期实施监测。

3.1.7本条规定了古建筑应进行本体安全监测的具体情况。古

建筑一般使用年限特别长,其耐久性问题一般比较突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多来源网络,仅供交流与学习参考, 如有侵犯版权,请私信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