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VIP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八年级(下)期中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暮春时节,八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丽《诗经》”专题活动。

1.阅读下面语段,走近《诗经》,完成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①_______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诗经》拉开了中国诗歌的帷mù。从此,光辉的篇章纷至沓来,无不令人【甲】______。

中国古诗词,有的zhèn聋发聩,使人读之清醒;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怅惘;还有的追溯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

六月,是草木葳蕤、雎鸠鸣唱的季节;六月,也是拨开雾霭、挣脱羁绊的季节。为了激发同学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与班委讨论决定举行一次②_______诵读经典,做礼雅少年______的班级朗诵活动。在这充满诗意、充满激情的日子,让我们选择经典、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跟随诗人,看江山妩媚,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聆听圣哲先贤的教诲,感受震hàn人心的力量。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幕振sù撼

B.慕振shuò憾

C.幕震sù憾

D.慕震shuò撼

(2)根据文段内容,为文中【甲】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扑朔迷离B.可歌可泣C.目空一切D.叹为观止

(3)在①②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顿号书名号

B.顿号双引号

C.逗号书名号

D.逗号双引号

2.为了更好地了解《诗经》,同学们查阅了资料。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写出一段关于《诗经》的文字,请你参与完善,完成问题。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绪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①_______。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_______。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③_______。

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_______了我们的血脉,_______着我们的容貌,_______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1)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放在文中①②③处,恰当的一项是()

【甲】《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乙】《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丙】《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甲】②【丙】③【乙】

C.①【丙】②【甲】③【乙】

D.①【乙】②【甲】③【丙】

(2)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塑造淬炼融入

B.融入淬炼塑造

C融入塑造淬炼

D.塑造融入淬炼

3.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济南历下亭有一副对联,上联就引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春光大不同,看,抱荷无与青山老;

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_________。

A.雨雪霏霏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把盏犹吟名士多

C.杨柳依依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掩卷常思绿水绕

4.2017年9月,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诗经里”开园迎宾。小镇的建筑、景观等名字都富有“诗经”特色,如“国风广场”“关雎小巷”等。请你仿照示例,也为园中某建筑或景观(亭子、池塘等),起一个具有“诗经”特色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示例:

取名:在水一方

理由:我想给园中水池取名“在水一方”。这个名字化用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的是美好的事物在水的对岸,既体现景致的美好,也符合《诗经》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与活动后,小文对《诗经》有了进一步了解。她想将“高山仰止”这幅书法作品挂书房中,但她还没有确定要挂哪一幅。请你帮她选择,并结合字体特点和作品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高山仰止:高山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