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VIP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聘娶婚是我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萌芽于商代,创立于西周初年,成熟则在春秋末战国以后。自汉平帝元始三年诏令天下婚嫁须行纳聘之礼后,婚姻六礼便成为传统社会法定的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近现代以来,移风易俗,繁文缛礼简化不少,但聘娶婚标志性的仪式——纳征和亲迎却久盛不衰,并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婚俗礼仪。

聘娶婚由六礼组成,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是男方派人向女方家求亲;问名是女家同意后,把女儿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告诉男方媒人;纳吉是男方将两人生辰八字占卜得了吉兆,将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纳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一定的聘礼;请期是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亲迎是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到女方家迎新娘回家成亲。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经过这六道程序才能结成夫妻,否则就是礼不备。

婚姻六礼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纳征之礼。虽然纳征之礼只是六礼中的一道程序,但却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唐律疏议》即曰:“婚礼以聘财为信,……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只要行了纳征之礼,婚姻就算敲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不能悔婚。若男方悔婚,则不能索回彩礼;若女方悔婚,则必须退回彩礼。

先秦的纳征礼体现的不是金钱的意义,而是男方对联姻的态度,即诚信与承诺。《礼记·郊特牲》就讲道:“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正因为如此,议婚过程根本不谈钱,纳采、问名、纳吉和请期均以雁为挚。在先秦,人与人相见要带礼物,称“执挚”。议婚执雁体现了古人“不以挚,不敢见”和“自卑而尊人”的原则。

秦汉以后,古礼渐行渐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的生活日渐奢侈,婚礼也开始铺张起来。汉惠帝刘盈纳后,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外,又以黃金两万斤、马十二匹作聘礼。上行下效,民间聘礼也以钱财为重,无钱财则不能娶妻,汉相陈平未发达时便是借钱娶妻的。南北朝时代旧士族之家很受市场欢迎,“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两汉以后的论财为婚不但使纳征之礼偏离了本意,也使聘娶婚沾上了买卖婚色彩。唐代财婚盛行,李唐王室试图用礼法规范婚姻,天子聘后用玄纁、六马、谷珪,官员纳征用币,并按品级递减,却收效甚微。

亲迎是六礼的最后一项,也是最热闹的一项。迎亲那日,新郎将新娘接回家举行婚礼。先秦的婚礼很简单,只有共牢与合卺,象征着夫妻二人结为一体,从此荣辱共享。故《礼记·昏义》曰:“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因为“婚礼不贺”,既不设酒宴,也无闹洞房之说。第二天一早,新娘妇拜见公婆之后便正式成为夫家的一员。秦汉时结婚,众人前往夫家祝贺,后者则设宴招待,宾客“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之闹新房之所为者”。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经过民族大融合,婚礼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六礼程序未变,但迎亲和拜堂仪式却繁复多样。《封氏闻见记》记载:“近代婚家,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及有卜地安帐,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庶民,莫不皆然。”

障车之俗出现于南北朝,流行在隋唐。古礼新郎亲迎,新妇登车后,新郎需驾车原地转三匝,谓之“御轮”。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新郎则骑马绕婚车三匝。婚车即将出发,女方家人拦车以示不舍之情;为赶吉时,男方就得掏银子,这就是障车。至唐代,障车成为迎亲礼仪中的一个小高峰,场面非常热闹。但在某些地区,城市恶少、乡里无赖借障车之俗勒索钱财,为了不耽误吉时,婚家往往任其敲诈。

下婿与催妆都出现于北朝。游牧民族有“拦门”习俗,新郎迎亲被拦在门外,女方家人调侃新郞,增添喜庆色彩。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妇女悍妒之风盛行,“拦门”习俗被发扬光大,迎亲的新郎大都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甚至杖打,连皇帝也不能免俗。唐代下婿还闹出了人命。据《酉阳杂俎》记载,一新郞官迎亲,被女方亲属关于箱柜中,众人笑闹,一时忘记,结果新郎被憋死了。拦门刁难之外,新娘还借口梳妆未完而迟迟不出,男方为赶吉时,则要大声催促,唐代改念催妆诗。

纵观古代的婚姻,纳征本是诚信的象征,代表着男方对婚姻的承诺与责任,婚礼仪式也象征着夫妻一体、荣辱与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率先打破礼仪制度,以厚给聘礼的方式彰显财富和权威,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攀比,结婚开始论财,聘礼水涨船高且愈演愈烈,遂使聘礼带有了买卖婚的色彩。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又使传统结婚仪式变得热闹喜庆,花费也随之增加,但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焦杰《古代婚俗礼仪漫谈》)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