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灸法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运用范围

内科病症: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外科病症:急性炎症、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落、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皮肤病证: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

妇产科病症: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儿科病症: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

症、小儿遗尿症等。

五官科病症: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性眩晕症、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保健:戒烟、抗衰老、抗疲劳等。禁忌症

凡属湿热症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注意事项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灸头顶、背腰部;后胸腹、四肢。

施灸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施灸反应。

施灸后,若皮肤局部出现灼热微红,是正常现象,无需处理。施灸过量,时间过长,致使局部出现小水泡,注意误擦破,可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抽出水液,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瘢痕灸者,在其灸疮化脓期间,要加强营养,注意适当休息,并保持灸疮局部清洁,防止感染,也可用无菌敷料保护灸疮,待其自然愈合。若护理不当,灸疮表面呈黄绿色或有渗出液者,应用消炎膏或生机玉红膏涂敷。

使用温灸针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艾条灸、艾炷灸的施灸过程中,同样要防止艾火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施灸用过的艾条熄灭后,必须装入小口玻璃瓶内,要注意安全,防止艾火复燃,发生火灾。

使用过的针具,先用化学消毒液浸泡后在清洗,检查针具,最后经灭菌处理后备用。

【目的】

了解患者体质及艾灸部位皮肤情况。

通过应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却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体质局部皮肤情况。

2、了解病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对热的耐受程度及相关因素。

3、 有无治疗禁忌症,心理状态。

【告知】

艾绒点燃后会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汤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在瘢痕灸治疗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瘢痕等情况。

【计划】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酒精灯、火柴、小口瓶、弯盘、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患者准备:向患者介绍艾灸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嘱患者排便。

环境准备:病室整洁、安静。有通风设施。

【实施】操作步骤

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核对、解释、评估。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暴露施灸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关闭门窗,注意保暖。

遵医嘱选用相应的灸法

①温和灸:施灸时将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的睮穴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或患处施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昏厥者,操作者要将食、中两指分开后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来测量患者局部受热的温度,以利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掌握施灸的时间,防止烫伤。

②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施灸部位的皮肤上方,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的一下一上

地施灸。以给施灸的局部一个变量刺激。

③回旋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虽与施灸的部位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不固定在一个点上,而是向左右或上下方向,反复旋转或移动地施灸。

施灸过程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以便及时调节距离,防止灼伤;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感受。

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中,防止灼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施灸完毕,立即熄灭艾火,将艾条插入小口瓶中。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视情况通风换气。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评价】

护士在灸法操作中取穴准确,技术熟练、轻巧、正确。在操作过程中,护患沟通良好,爱伤观念强。

患者体位舒适,精神放松,局部皮肤感到温暖舒适,血液循环良好,无意外情况发生。

除瘢痕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