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六 沉沦与转型:晚清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docxVIP

阶段六 沉沦与转型:晚清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阶段六沉沦与转型:晚清

【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对晚清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重要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等;(2)重要条约,如2023年湖南卷第7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3)晚清社会转型的表现,如外交制度和外交观念的转变、新思潮的萌发、政治制度的变化、社会改革等;(4)晚清经济的发展,如列强侵略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洋务企业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习题演练】

1.英美传教士在翻译《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的过程中,并非将原文清晰直白地翻译成中文,而是极力采用归化(将条约文本变成地道的中国语言)、弱化、模糊化的翻译策略。这一做法()

A.根源于中英文化的差异 B.基于外国传教士的诉求

C.有利于条约的具体履行 D.便于攫取更多特权利益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练(链)干狱”。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 B.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

C.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 D.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

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 B.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

C.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 D.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

4.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查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 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

5.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手下第二次失败后,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西方化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该学者()

A.正确地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B.对中国近代化带有西方中心论偏见

C.客观地指出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 D.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与西方的一致性

6.1889年,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龙威号”问世,其完全是由福州船政局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自造的,被人赞为“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甚至超过所仿造的法国钢甲舰。这表明当时()

A.工匠精神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洋务派官办企业仍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C.洋务运动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政府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清末,以进化论为指导的“新史学”思潮兴起,史学撰述更加关注边疆史地、外国史地、中外关系,以及欧美革命史的引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是传播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社会因素冲击了君主专制 B.对外关系呈现缓慢转型

C.思想领域出现批判理学倾向 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8.20世纪初,中国女子兴起办报的热潮,并发表诗歌高呼“兴女权”“民族主义”“种族革命”“女子国民”等理念。同时,一些男性以女子笔名高呼“妇人从古系兴亡,岂独匹夫责有与?”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现实 D.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9.甲午战争前,郑观应提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扞格,难臻富强”。这一主张()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B.深受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C.反映出革命思潮成为主流 D.意在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

10.陈宝箴等维新人士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在通商口岸“准令各国通商,当不令一国专利,不许作租界”。谭嗣同主张“结欢英俄”,以“浼(请求)二国居间胁日本废去遍地通商之约”。据此可知,部分维新人士()

A.政治活动深受夷夏观念的掣肘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变革宗旨

C.注重利用外交手段以维护主权 D.强调民族独立是通商的前提

11.《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