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5页
2024届5月苏锡常镇二模优秀作文选
——“同理心”的多方面作用
原题回放: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会和更多经历不同、个性各异的人相遇。这时,同理心强的人,更能在差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丰富自己。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对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一、【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有关青年成长话题的材料感悟型作文,引导青少年拥有和增强同理心,从而做到正确处事和处世,让心灵和个性得到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交流。
语料部分由三句话组成,三者之间紧密衔接、层递推进,最后一句表达材料的主旨意。
第一句话是情境设置,阐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环境以及交际对象的变化,强调环境的拓宽和对象的差异,这是同理心之重要的客观因素。
第二句话是具体说明同理心强之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拓宽视野,丰富自己。
第三句话则是从青少年的个体成长拓展到从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的层面去阐述“同理心”的重要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想和思考”,暗示写作时应由此及彼,深入探究,个性阐发。命题者希望考生围绕“同理心”,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深入开掘,合理生发。
文章可以阐释对同理心的理解,同理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能力,它让我们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更深刻的情感链接和更体贴的行为(理解、包容、接纳,或泛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等)。教材中也有涉及,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四端说”等,都是同理心的体现。
考生也可以分析缺乏同理心的原因,培养同理心的意义、价值和措施。例如: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如交友或文化交流深入探究,分析增强同理心的重要意义,从时代要求层面提倡广大青少年增强同理心;可以针对当代青年同理心强弱的现状,重点探究其缺乏同理心的原因,从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多个层面探究,寻找加强其同理心的可行路径,最终落实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基点上;可以深入探究增强青少年同理心的方法,如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同理心教育,如运用角色体验培养青少年的共情力,如学会倾听,当然学会关爱与尊重是前提。
二、立意参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树同理心成人生,践同理心绘盛世。
3.寓同理之心,拓前行之路。
4.同理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能力。
5.建立同理心需要我们多理解、包容、接纳,或泛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三、评分建议
作文评判应根据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拉开评分层次,对于的确优秀的作文敢于给高分;应鼓励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鼓励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立足现实、联系生活的实实在在的论说。
1.文章侧重阐述青少年成长如何拓展视野、结交朋友、丰富自己,而不侧重谈“同理心”,原则上不超过37分。
2.考生对于“同理心”的理解,如果约略等同于对差异的尊重、理解、包容、接纳、“拥抱”等,视为符合要求。但如前所述的理解不是由对“同理心”概念的诠释得出,也即通篇不提及“同理心”的,赋分最高不超过45分。
3.文章能紧扣“同理心”谋篇布局,说理基本清楚,层次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赋分可以在48分以上。
4.阅卷时要充分考察三个方面,是否有真情实感,是否有逻辑关联,是否有思维深度。同时,关注语言运用能力,多角度考察考生文章中词语的丰富性、句式的多样性、语法的正确性、修辞的生动性、逻辑的严谨性,避免仅根据立意是否切题确定等级。在观点自洽的基础上,有一个亮点即可进入二等卷。
四、考场优秀范文精选
01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佩索阿曾言:我们从未意识到他人也有灵魂。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却也是冲突的原点。面对差异,同理心的缺乏看似暴露了个体修养与眼界的不足,实则是对他人也有灵魂的蛮横否认。
《愚蠢心理学》中提出:人的意识中存在一种“负性偏向,即相较于美好的一方,人们对不完美的事物总是抱有更大兴趣。这种负性偏向的强弱在个体上表现为深浅不一的偏见、歧视与傲慢。我们常常对他人的差异极尽挑剔之能事,任由孤芳自赏的思想冠冕将自己端至九重霄外,却不想早已自沉狭隘与尖酸的泥淖,早已在贬低他人为顽石之时,也抹煞了自己金玉本质。
同理心正是对负性偏向的回还。拥有同理心,首先是人格成熟的印记。好比跳脱了惠子式的冷眼观照。而上升至庄子的濠上快适、濮水自由——是在世界,而非观世界。我们是像NPC文学中一般将他人尽数视为游鱼,还是在梦中借得一双蝴蝶翅,在包容中洞清他人同样清澈明亮的灵魂?这选择同样决定我们与世周旋的结果。文微明诗云:人自人,竹自竹。虽曰与竹居,终然邈千里。唯有保持一颗同理心,我们才能在遇人中龙凤时,借得一缕璀璨精魂来壮赤子之心;也才能在逢云中高客时,裁下一段清明雾霭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