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二 曲折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VIP

阶段二 曲折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孝文帝时,他提倡的“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则悉属今主,以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这有利于巩固北部统治北魏时,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显著,如《北史》《南齐书》《宋书》等都是重要的历史著作《史记》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人物北魏时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史记》也是一部全面的历史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隋唐的历史时期北魏时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

阶段二曲折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

【阶段特征】

近几年高考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考查逐渐增多,考查的重点主要有3个:(1)这一时期孕育的统一性趋势,如2023年湖南卷第3题,考查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2)门阀政治的盛行与专制皇权的弱化,如2023年广东卷第3题,考查两晋专制皇权的弱化;(3)时代特征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如2023年北京卷第16题,考查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习题演练】

1.北魏孝文帝时,面对“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的现象,大臣李世安建议“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则悉属今主,以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随后建议被采纳。这有利于()

A.打击鲜卑贵族利益 B.确立土地私有制

C.加速北方统一进程 D.提高土地利用率

2.南北朝时所撰《宋书》《南齐书》涉及北朝史事称“魏虏”,《魏书》涉及南朝史事则称“岛夷”。唐初,朝廷修撰的“五代史”中,不论是北朝史事,还是南朝史事,多写为国号加“帝”或国号加官称与人名。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修史格局 B.“五代史”存在不实记录

C.历史解释难以形成共识 D.史书修撰促进民族交融

3.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4.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北魏此举意在()

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推行中原的礼仪制度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5.北魏颁布均田令,西魏确立府兵制,二者为此后的隋唐盛世提供了重要条件。学者们关注到,这些只在北朝首创,南朝缺无。这说明()

A.北方文化总体上优于南方 B.改革总是体现社会进步

C.南北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 D.民族交融激发制度突破

6.东晋政权依靠士族势力的支持而建立,然而面对国家的贫弱,政府曾多次清查豪强占有的隐户,还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这些做法有利于()

A.控制士族势力发展 B.推动江南地区开发

C.增强政府经济实力 D.稳定南迁侨民人心

7.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史料

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金史百官志》

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 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8.到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了;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民族交融双向互动 D.少数民族加速汉化

9.据记载,孙吴以前,扬州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公元318年,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秋天播种,来年夏天收获,“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此举()

A.促进了游牧民族封建化 B.促成了北方民众的南迁

C.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提高了耕地使用的效率

10.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的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统计状况。这一状况()

A.缘于南方政治动荡不安 B.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

C.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对峙局面

11.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在与臣下讨论是否南下灭东晋时说,“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鋪”。这体现出()

A.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增强 B.南北统一的文化驱动力增加

C.华夷关系基本格局已展现端倪 D.苻坚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家庭非常重视文化传承,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庭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B.士族文化影响扩大

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 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

13.《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