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VIP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题目内容1标题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内容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3论述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总结1内容概述第四单元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以及影响2主要观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20年6月以来,在美国民众发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运动中,多处哥伦布塑像被捣毁(见如图)这是因为哥伦布

A.最早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 B.是西方种族歧视的代言人

C.开辟新航路造成物种灭绝 D.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

2.新疆出土的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上留有12岁作者的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抄本可佐证

A.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 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

3.人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集团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洲文明 B.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华夏文明

4.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沿海的汉墓群中,出土了1000多件物品,一些物品来自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婆罗洲及波斯等地,其中的琥珀、玛瑙的产生地主要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由此可知,当时(???)

A.丝绸之路重心转移 B.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发展

C.朝贡贸易体系完备 D.海上对外交往通道开辟

5.兴起于17世纪的中俄“万里茶道”,其路线是从汉口出发,北上经过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进入俄国,最远到达13000千米外的圣彼得堡。这条商路(???)

A.与“草原丝绸之路”线路一致 B.是当时中西商业交流的唯一通道

C.将中国饮茶文化风俗传至欧洲 D.打破了中欧之间贸易隔绝状态

6.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华期间,他“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这表明利玛窦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西学东渐 B.减少传教阻力 C.融入中华文化 D.研究儒家思想

7.1854-1856年间,英国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帝国领地和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等等。这表明(???)

A.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D.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

8.历史上由外国传入中国的瓜果蔬菜有很多,如下表。材料表明(?????)

由来

名称举例

今名

“胡”系列

“胡”系列大多为两汉至唐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胡瓜、胡桃、胡豆、胡蒜等

黄瓜、核桃、蚕豆、大蒜

“番”系列

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

番茄、番薯、番椒等

西红柿、红薯、海椒

“洋”系列

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洋葱、洋芋、洋白菜等

洋葱、土豆、圆白菜

A.中外饮食结构已趋同 B.外来蔬果十分受青睐

C.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 D.中外文明交流双向频繁

9.明末知识分子徐光启曾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同时期的士大夫李之藻提出“借我华言,翻出西义”,而杨廷筠更是指出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进步

C.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 D.西学的传入开拓了士人眼界

1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达伽马到东方

11.北齐皇族高氏是原籍渤海郡蓨县的汉族人,后来因罪连续三代(高谧、高树、高欢)戍守北部边疆怀朔镇。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重病临死前,使人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高欢听完“哀感流涕”。这说明

A.汉人在北朝地位低下 B.民族文化交融

C.北朝经济以游牧为主 D.北朝逐渐汉化

12.“(明)万历以来,出自西班牙的墨西哥鹰洋银币,已在闽广通行。”该现象是

A.对外贸易繁荣的体现 B.郑和下西洋的成果

C.中西文明交流的反映 D.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13.唐朝时,胡商遍布长安东西二市;北宋首都东京城的商业空间较长安大为扩展,而胡商的身影却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折射出(???)

A.商品经济规模萎缩 B.传统陆上商路受阻

C.市坊分离制度解体 D.外交政策趋向保守

14.《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但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中国40多处城市景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这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