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760-2024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pdf

GBT 43760-2024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49.025.99

CCSV10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

2024-03-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和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SAC/TC572)共同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立亚新材有限公司、宁波众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立亚化学有限公司、

湖南泽容新材料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制造技术

研究院、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资中心、厦门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航

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火炬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福建军翔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桦、黄祥贤、杨晓峰、张安东、王浩、连舒娟、蔡武集、贺卫东、黄小忠、冯志海、

毕世权、邱海鹏、李军平、许平、王岭、金恩泽、孙文婷、林海波、傅仰梅、张燕真、许鸿赐、苏燕清、赵云吉、

王甜甜、李东东、王亚玲、兰琳、李思维、苟燕子、王瀚寰、陈卫娜、王震、吴斌、谢显斌、顾栩涵。

I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以下简称“纤维”)的分类和标记、要求、检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丝束规格为0.5K和1K的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的检验和交收,其他规格纤

维的检验和交收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6555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

GB/T21114

纸管纸板

GB/T26202

GB/T34520.1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1部分:束丝上浆率

GB/T34520.2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2部分:单纤维直径

GB/T34520.3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3部分:线密度和密度

GB/T34520.4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4部分:束丝拉伸性能

GB/T34520.5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5部分:单纤维拉伸性能

GB/T34520.7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7部分:高温强度保留率

GB/T34520.8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8部分:氧含量

GB/T34520.9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第9部分:碳含量

GB/T40724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07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氧含量低于1碳硅原子比不小于1.3的连续碳化硅纤维。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4.1.1丝束规格分类

丝束规格分类由数字与字母K表示,数字为每束纤维中单纤维根数与1000的比值,如:500根单

1

GB/T43760—2024

纤维的纤维束,其丝束规格表示为0.5K。

4.1.2上浆剂分类

上浆剂分类由一位数字表示:

a)采用环氧树脂上浆剂,表示为1;

b)采用聚丙烯酸上浆剂,表示为2;

c)采用聚乙烯醇上浆剂,表示为3;

文档评论(0)

沧海一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