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__现代中国时期第24讲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与遗产保护学生用书.doc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__现代中国时期第24讲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与遗产保护学生用书.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讲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与遗产保护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2.了解近代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3.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4.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链接·选择性必修3·P4、P9~10】

1.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____________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2.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

鸦片战争

前后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_____________”

洋务运动

时期

清政府设立____________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创办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

戊戌变法

时期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

辛亥革命

时期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1915年

新文化运动主张吸收____________的思想

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

革命后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二近代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链接·选择性必修3·P40~41】

1.华工出国的背景

(1)19世纪初,________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2)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华工出国的概况

(1)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2)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3.华工出国的贡献

对美洲

的开发

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对大洋洲

的开发

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华人文化

圈的形成

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________。

知识点三近代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链接·选择性必修3·P57~58】

1.茶

(1)地位: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2)传播: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3)影响:如中俄之间形成“________”;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等。

2.服饰

(1)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________传到法国。

(2)18世纪,中国服装的面料、款式、纹样等,融入法国服装设计之中。

(3)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了中国大袍式系列、“自由”套装等,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4)民国早期: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________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知识点四近现代中国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

【链接·选择性必修3·P81~86】

1.学校教育的发展

(1)近代中国的教育

①京师大学堂

创办

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

职能

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办学

理念

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________的方式

发展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地位

中国教育________的标志

②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③影响: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2)现代中国的教育

时间

表现

影响

1949~

1976年

①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

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③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977年

至今

①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②1983年,______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③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

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剧增,各类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教育______的步伐加速推进

2.图书馆的发展

(1)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