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1.ppt

第3章 第二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1.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室内人体工程学

第三章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01

02

03

04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环境概述】

【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室内空间环境】

【人的环境认知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目录

CONTENTS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环境概述

01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专门学科,它隶属于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环境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如噪音、拥挤、空气质量、个人空间等。

二、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应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人对不同类型的空间环境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这就要求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应满足人在空间环境中所具有的心理和行为。例如,办公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人工作的需求,还要在空间组织、交通流线、私密性等方面符合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特征。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应符合人对环境的认知要求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不同的空间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人在环境中接收最初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做出行为反应判断的是大脑。由此可见,人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的。因此,根据人对环境的认知,设计人员可以确定空间范围、形态,选择光照、色调和材质等,进而营造出符合人心理感受的空间环境效果。

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室内空间环境

02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常见心理

向光性

当人们走进卖场时,首先看到的是光亮度最强的物品。同样,当人们走进室内空间时,首先看到的也是亮光下的家具或物品。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人具有“注意”的心理特性,因为亮光下的物体的刺激强度较大,特别是光亮度不断变化下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产生高度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这就是人的向光性心理。向光性是人的本能和重要的视觉特性。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领域

领域是指个体、家庭或其他群体所占据的,不让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范围。这种范围可以是个人座位或一间房子,也可以是一座大楼,甚至是一片区域。人对空间的占有和支配,是本能行为,也是人在生活中的需要。例如,若两名同学住在同一房间内,则该房间将会被分成两个大致相等的空间范围,两名同学的个人物品也会放在各自的区域内。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直接存在于个体周围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他人”进入。个人空间可以随着人移动,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而灵活地伸缩。个人空间是个体活动和生存的基础,它受到侵犯和干扰时,个体会产生焦虑与不安。它与领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人生理和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它是个人或群体控制自身与他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的私密性主要表现为:人们控制一定的区域来保证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与外界的隔绝。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常见行为

右侧通行与左转弯

右侧通行

右侧通行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交通流线上,人会自然而然地靠右侧通行。人的这种行为习性对商场的商品陈设、展厅的展品布置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左转弯

左转弯习性同右侧通行习性一样,也是人类共有的行为习性,下图为某展厅内人的行为走。这种现象对室内楼梯位置和疏散口的设置及展厅展线布置等均有指导意义。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捷径效应

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选择最便捷的路线,即使周围有其他的阻挡因素亦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一片草地,即使在周围设置了简单路障,。也会被人们穿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条人行便道。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3.识途性

识途性是指当人们不熟悉某一路线时,总是在摸索的过程中到达目的地,而在返回时,为了安全又按照来时的路线返回的本能。一般情况下,人在慌乱时容易表现出识途性行为。因此,在对室内空间出入口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人识途性的本能,在出入口处标明疏散口的方向或位置,便于人们明确方向。

4.从众习性

在公共场所发生紧急危险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地跟从人群跑动的方向而逃生,这就是人的从众习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管人群跑动的方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也无心注意引导标识及文字内容。

5.聚集效应

聚集效应是指在空间内,人们会自动向某一地方聚集的行为。通常,人的这一行为习性是由人的好奇心引起的。人的这一行为习性常用于商业空间设计及展厅设计中。例如,在某化妆品柜台前,商家聘请外国模特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