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甲醛安全知识培训晨鸣集团安全培训教材教材编号:AQ-WHPGL-012培训层级:ⅡⅢ编写部门:安全环保部*目录一、甲醛简介二、甲醛危害性三、防护措施四、个体防护五、急救措施六、消防措施七、泄露应急处理八、事故案例*一、甲醛简介甲醛,分子式为HCHO,别名蚁醛,为无色气体,有辛辣刺鼻气味。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具有很活泼的化学和生物学活性。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工业接触甲醛的有:皮革、造纸、塑料、树脂、人造纤维、橡胶、药品、染料、炸药、油漆等行业。也用作生物体防腐剂及物件消毒等。*二、甲醛的危害性甲醛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为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为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眼睑水肿、角膜炎、鼻炎、嗅觉丧失、咽喉炎和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发生喉部痉挛、声门水肿和肺水肿。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有头痛、软弱无力、消化障碍、视力障碍、心悸和失眠等。此外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三、防护措施1、预防措施: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密闭包装,切勿受潮,防止破损。使用时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2、事故响应:如误食: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不可催吐。如皮肤沾染: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身体接触部位;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如发生皮肤刺激:医院就医。如进入眼睛:小心地用水冲洗眼睛数分钟。如有配戴隐形眼镜,请拆下隐形眼镜并持续冲洗眼睛。*四、个体防护1、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手套。3、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4、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5、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6、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五、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至少15分钟,及时送医院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清水、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食入:用1%碘化钾60mL灌胃,常规洗胃。*六、消防措施特别危险性:可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灭火方法和灭火剂:用雾状水、抗溶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七、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根据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七、泄露应急处理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

文档评论(0)

159****73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