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机理r及防治研究进展.docx

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机理r及防治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机理r及防治研究进展

孔令冉;董雯昕;杨天一;马献发

【摘要】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过度的开垦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本文主要对东北黑土区目前的侵蚀状况进行介绍,综述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机制以及沟道侵蚀防治措施等方面,以期为沟道侵蚀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防治黑土区侵蚀的快速发展.最后,基于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黑土;沟道侵蚀;水土流失

【作者】孔令冉;董雯昕;杨天一;马献发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我国东北部黑土资源以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闻名于世,其总面积达103万km2,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粮食安全的保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1]。然而,东北黑土区受到严重的土壤侵蚀危害,导致土壤养分流失,黑土变薄,土地利用率降低,持水量下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变弱,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降低等危害[2],随着侵蚀深度的增加,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水容量不断降低[3],土壤微生物性状均呈线性下降趋势[4]。土壤侵蚀造成了黑土的严重退化,对土壤功能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有着广泛的影响[5],并直接对我国的粮食战略安全造成威胁[6]。

东北黑土区存在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在内的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其中水蚀侵蚀面积最为广泛[7]。王让虎认为沟蚀是该地区主要的侵蚀类型,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水蚀类型,导致了大量的土壤流失和退化[8]。

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类型多、面积大。据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显示东北黑土区共有侵蚀沟29.57万条。据统计,2012年较2006年侵蚀沟增加了近5万条。侵蚀沟特点为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发展迅速[9]。中国东北黑土区的地形起伏大、土壤抗蚀性差、降雨集中等特征,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侵蚀沟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育速度快、范围广,加剧水土流失,促发雨洪危害,直接损毁耕地和道路村屯[10]。东北黑土区侵蚀具有地带性和季节性[11]。坡耕地侵蚀严重,沟蚀侵蚀发展迅速,王文娟等人通过数据获取和分析得出,黑土区沟壑侵蚀情况恶化,高度侵蚀沟密度显著增加[12]。黑土层流失严重,土壤质量明显退化。近年来,由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以及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研究专家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13]。

1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机制

近年来,东北黑土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多产生于耕地之中,是自然侵蚀过程在人类活动下的加速发展的显现,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集中表现。侵蚀沟不仅会吞噬耕地面积,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农机操作,还会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损毁城乡建设,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构成巨大威胁。孟令钦认为侵蚀沟是由于水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而造成的。导致这种平衡破坏的原因可以是洪水量的增加或沟道抗蚀能力的降低[14]。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方式都会导致该地区的沟道侵蚀具有其特定的地域特征及相关规律。

1.1自然因素

1.1.1降水和汇流

降雨和汇流是沟道侵蚀最重要的动力因素。降雨强度大小所表现出的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张旭等人利用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对东北黑土区各省的降雨侵蚀力进行均值计算,得出东北黑土区降雨侵蚀力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到南逐渐增大,由西向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15]。

安娟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外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雨滴打击、壤中流与径流共同作用下的土壤侵蚀过程机理。研究表明降雨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大小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雨滴动能等降雨参数所影响,其特征值大小与土壤流失程度、分布规律、发生频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降雨参数中,雨滴动能对坡面土壤侵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雨滴侵蚀占总侵蚀量的72.29%-96.21%[16]。除降雨外,汇流也对黑土地区沟道侵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在雨滴击溅作用下,汇流主要起对分离和搬运土壤的作用。汇流也会破坏土壤团聚体的结构,造成其流失,主要是增加坡面径流对团聚体分散和搬运作用[17]。温磊磊通过实验模拟出黑土区农耕地沟道侵蚀的过程,分析了降雨和汇流对以沟蚀为主的东北黑土区农耕地侵蚀的影响,得出结论:

文档评论(0)

A女汉子~小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