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docx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教学本身就是“课堂”与“人”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在“学”,“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不仅实践着相关教学理论,也用生命激情点燃课堂,带领着学生踏上一段陌生的路,让他们有勇气去体验去冒险。

在这本书中,吴非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悟,有很多观点对我影响巨大,触动良多。

一、有关学习兴趣的丧失

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把上学当做一件苦差事呢?吴非老师认为,家长和教师教育观扭曲,过早地诱惑儿童,向他们灌输“利益”,必然使他们失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比如给他们讲“钢琴天才”是靠父母的逼、罚、打、骂造就出来的。不尊重儿童天性、漠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过于关注实用、实惠,不能立刻看到好处的事坚决不做教育是育人,

如果只灌输竞争意识,学习成了“拼搏”,口口声声要战胜自我,还能有兴趣吗?

课堂上,过滥的训练,过多的重复,让学生习惯于不思维,把自己当做容器,等待灌输,久而久之,本就不多的兴趣也消磨殆尽。

二、有关对课堂的预判

教师要了解学生,应该想到,会有很多故事将要发生。不同的人,在同一间教室里,对教师的教学,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反应。用心的老师要修炼能够从在学生平静外表下发现他内心活动的功力。可能他周末在家里过得不愉快,上节课被老师批评了,昨天测验没考好正在沮丧,或者他对今天的学习任务准备的很充分,迫不及待地寻找一个展示机会这一切都会对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教师

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预测。

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的位置,可能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他的心中就只有个人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学生配合是否积极。因而也脱离了“学”的产生。

三、有关教室的整洁

在整洁的教室里上课,心情很好。五十多个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生活,必然会产生垃圾,但他们是有劳动能力的,能够为自己服务,应当保持教室整洁。让教师在肮脏的教室里讲述美好太过于讽刺。一个学生在教室里随手丢弃纸屑杂物,他走出教室一样会随手乱扔垃圾。如果学生能一个有一个星期身处肮脏的教室而无动于衷,那怎能指望这样没有公共意识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去管理社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责任意识,劳动意识,公共意识。所以,从打扫教室卫生开始,从保持教室整洁开始,从小处细节开始,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背后的深远意义。

四、有关起始课

多数教师很重视起始课,要借这个机会讲述学科学习要领,谈谈对学生的期望。学生也会在起始课上观察老师,把你和以前接触过的教师以及见过的各种人放在一起比较。吴非老师认为,起始课不必一味强调自己教学的严格,因为这样做无非是要让他对你产生恐惧,从此乖乖跟你学,那作为教师,精神已经走向没落了,只有权力,没有魅力。另外,吴非老师也不赞同刚开学就以各种“测验”来给学生“下马威”。让学生神情沮丧,哭哭啼啼,丧失仅存的对学习的兴趣。

五、有关“当堂清”

“当堂讲,当堂练,当堂评”,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地方备受推崇。但并非所有学科和所有学习年段都可以套用此法,不懂因时而化,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高中教学任务难度加大,为了完成“当堂讲,当堂练,当堂评”这几个程序,尤其是在上公开课课时,老师们要么急急忙忙的,效果不好,要么提前演练,上课时表演一番。也就让课堂流于形式,背离了原本的初衷。

六、有关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无论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沉默,当看客。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反思自己一贯在课堂上的做法,是重视过程与方法多,还是要求答案正确多。因为学生明白,无论怎样讨论和探究,老师最后一定会公布答案。我的思维可能是错的,我就不出丑了;即使我的思考有把握,等老师公布答案时也可以验证,不用费神参与。

另外,有些学生的学习只是在“逐利”,他在课堂上沉默,是感到没好处。他不认为表达个人见解是学习,他没有认识到和他人交流是个人需求。还有很多学生,仅仅是因为不想冷场,不愿老师难堪而不断地举手发言,他们冒着被个别同学讥笑的风险,为上好一节课而操心。

教师的课堂,一边要开启蒙昧,一边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任重而道远,不断前行不断努力吧。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