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课件:专题4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VIP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4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4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朝代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东汉军阀混战,曹丕篡汉窦宪出击北匈奴,南匈奴内服三国魏曹丕建魏,洛阳征乌桓,边疆屯田蜀刘备建汉,成都征西南,开发西南吴孙权建吴,建业征东南,开发东南西晋魏灭蜀汉,司马氏夺魏建晋,晋灭吴,统一五胡内迁,匈奴灭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十六国—北朝汉族、匈奴、羌、羯等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鲜卑拓跋部建魏,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又被北齐北周取代建立政权,学习汉典制度;氐族的前秦曾短暂统一北方;各族频繁接触,原有布局被打乱。孝文帝改革内容: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东晋南朝晋室南迁,建康宋—齐—梁—陈,建康门阀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特权,执掌朝政。江南开发: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表现:农业(土地、品种、产量)、手工业等明显进步影响: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i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北朝(439-581)东魏北齐三国(220-280)北魏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灭西晋北周东汉西魏隋隋朝统一灭383年淝水之战南朝(420-589)东晋(317-420)(266-316)宋齐梁陈长期分裂,孕育统一政治民族关系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少数民族汉化建立了相似的制度民族交融消除了民族隔阂和矛盾形成了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分裂中的统一因素经济文化心理区域经济开发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长期战乱使人们渴望统一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习题对点训练1.(2023·湖南卷·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B二、魏晋门阀政治1.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2.表现:(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3.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①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士族与士族专权士族沿革士族专权东汉豪强地主源头三国九品中正制形成东晋鼎盛南朝刘裕衰落隋唐科举制均田制消失政治门第分享特权世代垄断官职九品中正制经济占有大量土地和大量劳动力庄园经济文化崇尚清谈玄学儒学僵化社会不与庶族通婚不与庶族同席阶层固化三、三国至五代的民族交融找出教材中与民族关系有关的表述,概括这一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①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纲要》第5课P27②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P27③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P28④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P29⑤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P30政府政策人口迁移经济交流民族战争统治者改革三、三国至五代的民族交融问题措施政治吏治腐败三长制俸禄制都洛阳改籍贯经济财政危机均田制租调制文化民族矛盾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学士族定门第互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背景紧迫内忧政治危机财政危机外患政权并立相互兼并有利民族民族迁移民族交融文化汉文化基础雄厚积极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北魏民族交融;奠定隋唐统一基础。消极影响:移植士族制度,滋长贵族腐化;固化社会阶层,激化社会矛盾;北魏由盛转衰,迅速归于灭亡三、三国至五代的民族交融东汉灭亡后汉民族剩下一千万人董卓的军队主要来自羌族曹操部队有大量乌桓骑射晋文帝司马昭归附的胡人高达八百七十万我国历史上最混乱最动荡的时期,这就打乱了昔日相对稳定的民族居住区,实现了各族人民的交错杂居,为民族交融创造条件。——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战乱气候杂居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鲜卑自称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自称大禹的后代。三、三国至五代的民族交融北魏墓葬文物图③出土地河南洛阳偃师染华墓②出土地

文档评论(0)

水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