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课例分析.pdf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课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

本课是我于10月13日在课改大讲堂给七年五班讲授的。“整式的加减”是

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2节的内容。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

项式等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

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的重要基础。本节主要包

括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两部分内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是合并同类项,这是

一节新授课。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

了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学生已经理解多项式的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学生容易掌握,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

的项叫做同类项,并强调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和法则。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是同类项?2、怎样合并同类项?教

学重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学难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3、探究新知;4、达标测验;5、课堂小结。

第一个环节:向学生展示整式一章的单元知识树,利用知识树,让学生回顾

了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个铺垫。并向学生介绍接下来

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知识树的展示又让学生对整章内容有了

系统的把握,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章中的位置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环节:本环节从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出发,利用幻灯片,通过分

析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100t+252t”,从而提出问题:如何化

简这个式子?进一步引出对合并同类项内容的讨论。

第三个环节: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学课本63-64页的内容,

然后完成导学案“探究新知”部分关于同类项概念部分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我引

导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两个特点,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接

下来课堂练习。之后提出问题:含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同类项的多项式如何合并?

并要求学生自学后完成导学案“探究新知”中关于“合并同类项”部分的填空。

之后我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内容进行解释,并用具体例子讲解法则的应用,然后

学生完成练习。

第四个环节:在“达标测验”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测验。检测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使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个了解,

便于我及时调整教学程序。但是由于本节课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

生测验的时间紧张,为求本节课的完整,我只是将测验的答案直接出示给学生,

然后简单统计了全做对学生的人数,而没有对测验的题目进行讲解,也不知道学

生对每个题目的掌握情况如何。这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个环节:本环节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上完这节课,听了梁校长和王教授的评课,我受益匪浅。对于本节课,我比

较满意的地方是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紧凑,学生积极配合,使本节课能顺利进行,

各个教学环节基本符合小组合作化教学的模式。但是令我不满意的是各个环节还

需改进,还需一个夯实的过程,尤其是达标检测环节,我做的并不好,一是检测

的过程不严格,没有给学生一种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检测后的反馈做得不好,没有让学生进行互判,只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判,

而学生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是我忽略的一点。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让

学生反馈出现的问题就结束了本环节。实际我可以降低检测题目的难度,减少计

算量,使题目倾向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这样既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巩固,又

可以省出一些时间进行反馈。这些都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快落

实好教学的每个环节。

附录1:修改前教案

普育学校教学设计(试用版)

讲课学数

主备人年级七

时间

文档评论(0)

156****9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