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期末复习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我国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

1.1、体育课的量不足质不优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体育课每周4学时;小学三年级至初中

三年级每周3学时,高中每周2学时。

2、课外体育活动的流失

3、3、场地器材的匮乏,体育经费缺失4、师资力量的短缺,继续教育的滞后5、体育课程改

革中有“误区”

二现代体育的雏形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已初现端倪。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使人们对健康美丽的人体和人的创造力燃气热情的向往。

三第一个现代体育教师,维多利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位人文主义教育家,曾先后担任

过文法与数学教师。1423年,应聘做孟都亚公爵冈查加家族的家庭教师,后来,创立了名

为“快乐之家”的宫廷学校。

四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

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1、探索学校体育的基本模式2、开始对体育理论的研究3、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

分(夸美纽斯,捷克人,现代学校雏形的奠基人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教育的四个阶

段婴儿期0-6岁,儿童期7-12岁,少年期13-18岁,青年期19-20岁。首创了体育教学的班级授

课制,制定了课间操、课外活动制度,被誉为“学校体育之父”。4、巴塞多与学校体育的初

步课程化(1774年,德国教育学家巴塞多在德绍创办了第一所博爱学校,最早将体育列为

学校教育的正式课程,统一了体育的手段,即“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

重。)5、古茨穆茨与体育课程的体系化(古茨姆茨是1784年创办的雪尼芬撒尔学校的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年龄和能力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课被分为导人、观察、矫正、助成、

测定、评价几个部分。古茨姆茨的另一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所

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目的、运动性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类型分类。

五近代西方体育在清末的传播

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也就是“洋务运动”前后,首先传

入的是体操,然后是田径、球类、游泳等项目及其竞赛。

六江苏优级师范学堂体操科

1903年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体育专科学校。修业一年,前后毕业两届学生,

共60人。

七教会学校的早期体育

早期教会小学人数一般较少,主要是宗教课,大多无体育场,19世纪末,大、中学校

出现后,虽然多数不开体育课,但是却广泛开展了以田径、篮球等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上

海圣约翰书院1890年就举行了一次田径运动会,这是现在所知,中国办的最早的一次运动

会。

八青年会在体育方面的主要活动

(一)推动篮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二)促进体育场地的开辟和修建三)组织中国早期

运动会四)培养体育专业人员

九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的特点,并且具有明

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十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之间

初中阶段系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

高中阶段为青年初期(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

1、神经系统的发育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占主导,抽象能力比较差。

初中阶段抽象能力提高,两个信号系统关系开始协调。

高中阶段大脑结构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2肺和呼吸系统的发育

肺的发育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在出生后的第二个月,第二次在12岁左右。而且男女生

肺活量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十一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根据学生体能

增长速度的特点,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十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十三发展体能的方法

1.重复法: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

复练习的方式。

2.连续重复法: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周而复始,通常用于中长跑、

连续做武术某一单个练习等.。

3.变换法:指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

的方法。

4.循环练习法

十四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1)智力的范畴:

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2

文档评论(0)

139****14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