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以上评价反映了隋文帝的最大功绩是(B)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有史料记载,隋朝时大建粮仓,“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粟帛储藏之盛,前所未有。这说明隋朝(A)

A.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B.各级官员善于搜刮民脂民膏

C.隋朝两代统治者注重节约,积累财富

D.大运河促进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3.唐朝皮日休诗句中描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此河”的南北起止点是(A)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4.下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的是(D)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5.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种治国理念。下列封建帝王的统治策略与这种治国理念反差最大的是(C)

A.李世民 B.武则天

C.隋炀帝 D.隋文帝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下列对科举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C)

①创立于隋,完善于唐②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③人们最推崇的是明经科④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A)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辖

8.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材料体现出唐太宗(A)

A.积极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

B.认识到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D.善于谋略,敢于决断

9.《旧唐史》中有如此记载:“(唐太宗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_______殂逝,遂亡一镜矣!”能够被李世民作为一面镜子而发出如此感慨,“_______”处的历史人物应该是(D)

A.房玄龄 B.程咬金

C.杜如晦 D.魏征

10.郭沫若称赞其统治时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继续推进唐朝的社会发展。这里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在位时期的景象(D)

A.唐玄宗 B.唐太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11.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表明武则天(A)

A.非常爱惜人才 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严厉打击敌对贵族

12.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处应为(C)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13.如果生活在“开元盛世”时期,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D)

①许多国家的商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宰相姚崇等人谏言献策③长安的坊里出售各色丝织产品④田间农民利用筒车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开阔、宏图、多彩,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A)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经济实力

15.史学家钱穆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1000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的特点是(D)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考试公平竞争

16.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举也得以晋升官僚、贵族的行列……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施行(A)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7.如图中制度

文档评论(0)

186****8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