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主要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经消化道或非消化道途径传播。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至少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个型,另外尚有HGV、TTV等,但未最后定论。病毒性肝炎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疾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病毒性肝炎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病原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的嗜肝RNA病毒属。病毒为无包膜(裸露)的直径27nm的球形颗粒,病毒颗粒呈20面体对称。内含单股RNA,由约7500个核酸组成。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毒株呈同一血清型,即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HAV无脂蛋白外膜,对有机溶剂及理化的抵抗力较其它小RNA病毒强,特别是对热的抵抗能力。56℃6小时部分灭活,60℃6小时才完全灭活,100℃5分钟可全部灭活;在一20℃长期稳定。HAV在贝壳类(牡蛎、蛤)中置于冰箱4℃条件下24~28小时,仍然稳定,但在60℃42分钟大部分灭活。

HAV对紫外线照射敏感,依照照射条件不同在1一5分钟内完全灭活。HAV可被70%乙醇和5%~8%的甲醛灭活。1:4000的福尔马林(37℃)72h,可以使其失去感染性而保持免疫原性。能抵抗2%~5%的来苏尔和2000ppm的有效氯达1h以上,因此在常规消毒中要考虑氯的有效含量和作用时间。

HAV的易感动物为狨猴和黑猩猩,且可传代。在多种人或猴细胞中可以生长、复制和传代,我国浙江、昆明、长春等地采用细胞培养制备了甲肝减毒活疫苗。

临床表现

甲肝病毒潜伏期为14—49天,平均为28~30天。大多急性起病,典型患者有发热畏寒、厌食纳减,乏力,恶心,呕吐,关节酸痛及上腹不适等症状,持续数日至2周。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肝肿大,一般为肋下1~2指,质软。约1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少数有关节酸痛,皮疹,荨麻疹,出血倾向和心率异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临床症状较轻。大约发病后l周,多半出现黄疸、巩膜,皮肤黄染、尿呈浓茶色、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gmol/L。,黄疸期持续时间为2周以上。如非典型患者,无明显上述症状,也不出现黄疸。如妊娠妇女患甲肝,临床上皮肤瘙痒症状的发生和黄疸患者相似,一般不影响甲肝的病情和病程,也不加重产科并发症和婴儿畸形的发生率,也无甲肝的母婴传播。

急性甲型肝炎至今未发现转为慢性者,无合并症的甲型肝炎患者恢复快,病程一般在2--4周,大多于2~3个月内恢复。

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的诊断原则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进行诊断。详见卫生部颁发的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GB170lO—1997)。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的检测(2)血清蛋白的检测

(3)血清和尿胆红素的检测(4)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5)血氨浓度检测。

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检测血清抗HAV—IgM抗体,如HAV—IgM抗体阳性,提示存在HAV现症感染:检测血清抗HAV—lgG抗体,如HAV—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HAV或者接种甲肝疫苗而产生的免疫。

治疗原则

休息: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休息。

饮食:急性肝炎食欲不振者,应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有明显食欲下降或呕吐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

药物治疗: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适当的中西医结合、对症和支持疗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重型肝炎: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及支持疗法,以阻断病情恶化。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包括急性临床病例和亚临床型感染者。急性患者由于排毒量大,尤其在黄疸出现之前传染性最强;亚临床型感染虽然排毒量不及临床患者,但活动自如,反而作为传染源作用更甚,亚临床型感染者的比例远远大临床患者,两者有时可呈3~10:1。

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介水和介食物三种方式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维持一个地区甲型肝炎地方性流行的方式。介水和食物传播HAV,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暴发流行,尤其要注意食用不洁贝类水生动物而造成的暴发流行:因为牡蛎、贻贝、蛤等贝类具有高度浓缩水中HAV的能力,再加上人们习惯生食的特点极易造成甲型肝炎流行。

易感性:人群对甲型肝炎普遍易感,由于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一般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有90~100%可测到抗HAV,幼年儿童的亚临床型感染比例要比成年人高。

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根据人群不同的感染率,可以划分为三种流行模式。第一种模式主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