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解析版).docxVIP

《灯笼》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灯笼+叙事散文阅读50题

内容预览

内容预览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等文集。代表作有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

等,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2.文体知识

(1)定义: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2)特点:

=1\*GB3①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2\*GB3②内容真实;=3\*GB3③事件典型;=4\*GB3④注重细节。

3.字音字形

(1)生字注音

争讼zhēngsòng领域lǐngyù斡旋wòxuán静穆jìngmù

思慕sīmù怅惘chàngwǎng锵然qiāngrán褪色tuìsè

燎原liáoyuán熙熙然xīxīrán马前卒mǎqiánzú

暖融融nuǎnróngróng人情世故rénqíngshìgù

焚(fén)身溺(niào)炕神龛(kān)皎(jiǎo)洁

犬吠(fèi)?乡绅(shēn)司马懿(yì)夜深星阑(lán)

霍骠(piāo)姚幽悄(qiǎo)

(2)多音字注音

恐吓(hè)??骠勇(piào)???宿舍(sù)

吓人(xià)??黄骠马(biāo)??一宿(xiǔ)

星宿(xiù)

(3)形近字

磷火(lín)喧嚷(rǎng)诉讼(sòng)褪色(tuì)

鱼鳞(lín)土壤(rǎng)松树(sōng)腿脚(tuǐ)

腐蚀(shí)

烛火(zhú)

(4)易写错的字

点缀领域思慕褪色燎原暖融融人情世故

4.词语释义

争讼: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斡旋:调停,调解。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静穆:安静庄严。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幽深寂静。

神龛:旧时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阁。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可悯:令人怜悯。

凑巧:正好赶上。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美好。

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重点难点】

1.“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①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②“灯笼”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2.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中有怎样的变化?

对大部分段落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最后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出激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感情。

3.课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第1段“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是议论,接下来的“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是叙述,叙议结合,十分自然。

第2段先描写了作者联想到的与“灯笼”有关的情景,段末“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是议论,既总结了这一段的内容,又表明相关记忆之丰富,表达了一种怀念之情。

第11段作者叙述了“塞外点兵”“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后,顺势发出誓言“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直接抒发情感,也是议论,表明心愿。最后一段是议论,顺承前一段进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思想境界。

4.如果删去最后一段,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最后一段是议论,顺承上一段的意思,进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课文的思想境界。如果舍去最后一段,仅有上一段的抒情明志,那么情感表达就过于隐晦,文章主旨将趋于含混。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