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省统考)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省统考)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省统考)

历史三模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是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一种方法。中国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

A.统一性 B.凝聚性 C.多元性 D.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可知,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主要指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共同特征等,排除A项;中华文明具有凝聚性主要指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等,排除B项;中华文明具有稳定性主要指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加强 B.边疆地区文教发达

C.民族政权并立 D.边境贸易活跃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表明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相互学习,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加强,A项正确;边疆地区文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权的并立和边境贸易,排除CD项。故选A项。

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A.统治十分残暴 B.社会经济发展 C.横征暴敛无度 D.洛阳盛产粮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含嘉仓和国家储备的物资、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的史实说明隋朝经过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取得迅速发展,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隋朝经济发展,与政治统治无关,排除AC项;含嘉仓位于洛阳不能说明洛阳盛产粮食,排除D项。故选B项。

4.清朝某条约规定:永远禁止国民设立或者加入敌视外国的团体,违者处死;各省督抚及各级官员,若辖区内再生伤害外国人的事件,或者违反和约之事,须立即弹压,否则立即革职,永不录用。该条约的签订表明()

A.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永远禁止国民设立或者加入敌视外国的团体,违者处死;各省督抚及各级官员,若辖区内再生伤害外国人的事件,或者违反和约之事,须立即弹压,否则立即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手中的工具,D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西方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是《天津条约》,排除B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南京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

5.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其意图是()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倡导变法,以求通过变法救中国,B正确;梁启超不属于洋务派,振兴洋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动新文化运动,批判孔教,排除C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维护共和,题干未涉及“维护共和”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

6.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此举得以实现的政治前提是()

A.北伐战争的开展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日本侵华的加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在此背景下,大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到黄埔军校学习,B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排除A项;工人运动的高涨是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排除C项;日本侵华战争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故选B项。

7.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书籍、案列评析、合同PDF、医学电子书、教学设计、课件、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