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种植密度管理.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

(一)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

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

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

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

(一)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

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也随之增加。但随着密度的增加,穗数的增长比数越来越小,最后表现为一定值。

(一)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

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

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降低,密度越大,每穗粒数越少。肥水条件可以缓和减少的幅度,但不能改变减少的趋势。

耐密性强的品种下降速度比不耐密品种缓慢一些。

最高产量不是出现在穗粒数最多的田块,而是出现在穗粒数适中的群体。

(一)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

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

玉米的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千粒重越小.

粒重降低速度比穗粒数慢,是产量构成较为稳定的因素。

(二)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的原则

(1)根据品种定密度。

(2)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

(3)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

2.种植方式

(1)等行距种植

(2)宽窄行种植

1.合理密植的原则

(1)根据品种定密度。

晚熟品种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力高,需较大的个体养面积,适当稀植;

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茎叶量较小,需要的个体营养面积也较小,适当密植;

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的品种可更密。

1.合理密植的原则

(2)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

地力较差、施肥水平较低、无灌溉条件的,种植密度低;

反之土壤肥力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增大。

1.合理密植的原则

(3)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

同一类型品种,南方的适宜密度高于北方,夏播可密些,春播可稀些。

1.合理密植的原则

春玉米适宜密植幅度为:

平展型中晚熟杂交种:45000~52500株/hm2

紧凑型中晚熟和平展型中早熟杂交种:60000~67500株/hm2

紧凑型中早熟杂交种:67500~75000株/hm2。

夏玉米比春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相应增加4500~5250株/hm2

2.种植方式

(1)等行距种植

种植行距相等,一般60~70cm,株距随密度而定。

播种、定苗、中耕除草和施肥时便于操作,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

种植密度

(2)宽窄行种植

大小垄,行距一宽一窄,宽行80~90cm,窄行40~50cm,株距根据密度确定。

植株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生育前期对光能和地力利用较差,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

(1)平展型玉米

高秆大穗,每亩3500~4000株;

(2)紧凑型玉米

矮秆小穗,每公顷4500~5000株。

种植方式

(1)等行距单株留苗

一般行距50~65cm,株距20~30cm。

(2)等行距双株留苗

一般行距60~75cm,株距35~60cm,每穴留双苗,苗距6~10cm,相邻2行以错穴呈三角形为宜.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