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原五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校一模

高三语文

时间:2024.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服分为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两个历史阶段。古代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

行“剃发易服”政策而消亡,是自成一体的服饰文化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继承古代汉

服基本内容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之所以划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是因为历

史造成的中断,不仅有民族服装属性的消失,还有现代化进程导致的传统断裂,双重断

裂导致很多人对“汉服”这一概念产生误读,特别是在民族性和传统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历史记忆,汉服在现实和历史记忆中都消失

已久,与其他民族服装的一脉相承形成鲜明对比,使很多人认为只有其他民族才有民族

服装。在多民族的中国社会里,民族服装是其他民族最重要和醒目的标识之一,往往可

以成为少数民族的身份标识和民族认同的象征,这是汉族所不具有的。

清初的“剃发易服”政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消解了黄帝以来的“衣冠之治”,

也中断了汉服作为汉族唯一服饰的属性。汉族服饰从生活世界中消失,更不再作为国家

公服、仪式礼服,只是在特定人群和场合中保留了部分结构和元素。与此同时,承载汉

服记忆的穿着群体发生了变化,汉服由“汉民族服饰”解构为“古人的服装”。这也导

致汉服的样式对当代人来说显得陌生,甚至被当作戏服、和尚服等特定群体的着装,而

近日一些韩国网友竟认为“汉服源于韩服”。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社会向现代转型,非西方文明国家的传统服饰都经历了应用

场景的转换。日本和服与韩国韩服尽管不再是本民族的唯一服饰,但可以应用在仪式、

节日等重要场景。而汉服在三百余年前的消失,导致它错过了现代演化的可能历程,一

些人视之为被现代化、全球化淘汰的前工业时代产物。

(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在重构中传承》)

材料二:

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

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禒合缨”八个字,它

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蕴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

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

第一个“平”字:指汉服运用平面对折剪裁的方式制作而成,前后衣身裁片肩线相

连呈平面结构,整件衣服平铺时呈现出中线对折的形态,不论服饰的款式如何变化,都

坚守“平裁对折”这一制衣理念。

第二个“中”字:指汉服的衣身前后均有中缝,体现了左右均分、守正执中的民族

身姿和文明形态。保持中缝对称的剪裁习惯,与其他民族服饰形成结构性差异。又因前

后中缝与地面垂直,被赋予“刚正、公平、正直”的含义。

第三个“交”字:指汉服穿着时通过“相交”完成闭合,如交领是左右襟交叠,裙

腰是左右围合,裤腰是两片重叠等。衣裳叠穿、衣身前后闭合,也被赋予天地交泰、阴

阳相合的含义。

第四个“右”字:指左衣襟向右闭合固定后的外观形态和习俗,这一原则扩展到下

装也是向右侧交叠闭合固定。“右”作为汉服的本质特征之一,蕴含了文明有序的观念。

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衣襟向左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孔子说:“微

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反映的正是当时汉民族服饰“右衽”的特点。

第五个“宽”字:汉服的用料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形成“松袼宽摆”的特征,

袖根宽松使腋下能自由运肘,裳或裙摆是腰围的两倍以上,形成文质彬彬、君子之服的

形象,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气韵。

第六个“褖”字,读作tuàn,字意为衣服缘边,是一种包边工艺。古人认为衣领若

不加缘边则为粗陋之服,称之为“褴”;如又加以缝补,则称“褛”,成语“衣衫褴褛”

形容生活困苦。现代汉服礼服传承《周礼》之制,保持“续衽钩边”的结构,即前衣襟

加接一幅和缘边,遮掩交叠之处有传承礼义之邦的含义。

第七个“合”字,即“腹手合袖”,约束袖长和仪态。特别是礼服,根据《玉藻》

和《深衣》篇的记载,“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指袖长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双手合

拢时袖子褶皱堆积,袖口左右相合,阴阳互补,蕴含“和合共生”的含义。

第八个“缨”字,字意泛指用于固定的带状部件或穗状饰物,也是衣襟的固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