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程训练体系构建与实践.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训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将教学环节、教学手段、配套教材、教学互动和教书育人整合为一体的工程训练立体化教学体系即教学环节的立体化,教学手段的立体化;配套教材的立体化,教学互动的立体化以及教书育人的立体化教学环节的立体化即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学的一体化。随着工程训练中心的建立,我们将金工教研室合并到了工程训练中心,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和重组。对理论教学,根据各专业要求和学时的不同,将原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构建成多种教学模块。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56学时,主要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和焊接的基础知识为主,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工程材料及机械加工工艺基础:56学时,主要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机械制造基础Ⅰ:48学时,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机械制造基础Ⅱ:48学时,主要面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机械制造基础Ⅲ:48学时,主要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我们增设了一系列与设备有关的实验项目,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对于实践教学中各训练工种具有共性的理论基础知识,分别采用概论课和专题课的形式进行讲解。对于实训教学和创新教学,精减和完善了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内容,增强了现代制造技术训练内容,增加了综合创新训练内容,并设计了。对于项目训练,结合学校“挑战杯”南昌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南昌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心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根据中心对外研发机电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加工工艺难点问题等,我们选定了若干课题作为项目训练。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即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一体化研制了多种教学课件:《机械制造基础》CAI讲课课件,《金属工艺学》网络学习课件,《工程训练概论》讲课课件,《数控车》讲课课件、《数控铣》讲课课件、《机械制造基础》素材库和工程训练素材库。建设了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立能体现工程训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工程训练中心网站及网上选课系统。教材的立体化即纸质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课件和实物教具优势互补,实现配套教材的立体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重组的基础上,我们出版了十余部教材。此外,我们还编写了实训教材和符合我校具体情况的一系列教学资料,如实训指导书、实训用零件图纸、工序卡、实习报告和机械加工常用设备图册等。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给学生复制,网络课件发布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使用,做到各种教材优势互补,实现配套教材的立体化。教学互动的立体化主要指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培训人员与中心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教学人员进行的互动。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比如:本科从大三开始与研究生一起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共同研制实验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定期地开展学术讨论,征求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实现教学相长。本科生、研究生与中心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完成了《爪盘工艺研究及数控加工》、《芯轴工艺研究及数控加工》、《加工车轴中心孔专用机床的改造》、《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仿真系统》和《全连续式柱栅传感器实验样机的研制》等研究开发项目,这些课题对提高中心教学人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此外,中心还为学校建立了科研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近年来,机电学院的学生带项目进入中心,利用中心的设备和技术的综合优势,在中心教师指导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和机器人设计制作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7项;获江西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十余项。教书育人的立体化即学生自我教育、教师、工程师技术人员为人师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培养学生德育和综合素质的优越条件。在工程训练中心有教师、工程师、实验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等各类教学人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互动的育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具备一些必备的工程意识。“它包括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群体意识、环境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等”⑶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