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橙黄橘绿”中的处世哲学-《赠刘景文》古诗教学 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橙黄橘绿”中的处世哲学-《赠刘景文》古诗教学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了解诗人苏轼以及写作背景

会用自己的话说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3、学会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旷达的处世哲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自己的话说古诗大意,领悟诗人对友人的情谊

2.难点:学会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旷达的处世哲学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走进古诗

1.介绍诗人“苏轼”以及其人生经历

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2.出示学习方法

和学生一起回忆古诗学习的方法:组词,看注释,看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关注赠字的书写,出示笔画动图,让学生以组词的形式理解赠的意思,赠:赠送,最后结合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聚焦景物,理解诗意

1.抓住景物,寻求切入

让学生找一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圈一圈,画一画。

预设:学生找到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2.循序渐进,解读古诗

课件中先出示荷花对比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是诗句描写的景象,再出示其他诗人描写荷花的诗句,和苏轼诗进行对比,提问:为什么苏轼笔下的景物和别人不一样?

出示诗的写作背景: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3.读中品味

再引导学生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读出无奈之感。从“已无”到“犹有”,和荷花形成对比的菊花花枝,虽然凋谢但是坚韧不拔,让人敬佩,从第一句到第二句,从无奈到赞赏,读出变化。

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试着说后面两句诗句的大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探赜钩深,明理悟情

过渡: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的荷与菊,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橘和橙有什么特别的吗?

资料拓展:屈原《橘颂》的“青黄杂糅”,对比“橙黄橘绿”,体会对色彩的赞美,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感悟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

联系刘景文的经历来看,如果把季节和人生联系起来看,秋季正像是刘景文所处的年龄段,虽然不是壮年,但是仍然可以收获”橙黄橘绿”的景象,所以诗人这首诗其实不是人生已逝,韶华不在的感叹,而是劝慰友人,虽然青春不在,但是仍然可以珍惜时光,大有可为。

总结升华:即使我们的人生中暂时遇到低谷,也希望大家积极面对,能记住我们都会迎来自己人生的“好景”和“橙黄橘绿的”丰收之时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