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3(人教版必修2).pdf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3(人教版必修2).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测控3(人教版必修2)

基础训

1.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原因的是()

A.西方列强带来各种洋货

B.租界里西方人把其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C.洋务派的倡导

D.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

解析:洋务派是主张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不主张对社会习俗进行改革,而资产阶级维新派

和革命派倡导社会习俗变革;

答案:C

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姓穿洋衣洋袜

B.模特举办时装表演

C.社交礼仪用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D.广大农村风俗习惯依旧是传统的

解析:举行时装表演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故B项不正确;据所学知识,A、

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列有关饮食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惯受到冲击

B.吃西餐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时尚

C.日常的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西餐首先是在通商口岸出现

解析:近代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西餐后,吃西餐仅是有钱人的

时尚;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维新派主张的是()

A.“断发易服”B.变革社交礼仪

C.废止缠足D.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解析:变革社交礼仪包括: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

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这种现象开始发生在辛

亥革命时期;

答案:B

5.下列生活情景符合历史实际的有()

A.鸦片战争以后,广州、上海的买办纷纷剪掉头上的辫子

B.辛亥革命后,农村女子依旧缠足

C.戊戌变法期间,人民在庆祝元旦的到来

D.在国民政府时期,广大的农村尚未使用洋火

解析:A、C两项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辛亥革命后,与大城市相反,广大农村仍处于落后、

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更是坚如磐石,因此,女子依旧缠足,但有少量“洋油”“洋火”“洋

布”等洋货进入农村;

答案:B

6.对下列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的维新派最早倡导这一做法

B.革命推动了这一习俗的实现

C.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D.这种习俗简约文明,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解析:文明婚礼这种习俗当时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广大农村的传统风俗习惯仍是坚若磐石;

答案:C

综合运用

7.在城市里,人们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粗粮成为改善生活的调剂品;这主要是由于

()

A.大米和面粉等细粮缺乏营养和矿物质

B.人们对过去的生活充满了眷恋之情

C.粗粮口感胜过细粮

D.人们注意营养均衡,注重身体健康

解析:到1987年,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饮食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更讲究营养,注

意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答案:D

8.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新中国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

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物质条件比较丰富

B.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C.缓和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D.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析:解答时,需要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城镇人口猛增,商品粮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

而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再加上一些投机商乘机哄抬物价,粮食的购销矛盾尖锐;所以A

项的表述错误;

答案:A

9.“新人向领袖像和来宾鞠躬,婚礼即告完成”,这样的情景多见于20世纪()

A.初期

B.三四十年代

C.50~70年代

D.八九十年代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青年男女的婚礼简单朴实,但具有革命的色彩和对革命领袖的崇拜,

多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10.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京津地区出现了西式住宅

D.男子普遍留长辫,城市女子大多缠足

解析: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社会上男子留着长辫的人已经不多

了;而城市女子缠足的更是少数,在广大的农村,女子缠足现象还比较多见;故正确

文档评论(0)

153****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