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泥鳅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资料,介绍泥鳅种类生理特点繁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人工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等,供研究者了解泥鳅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泥鳅人工繁育及

养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

泥鳅概述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

基本信息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外形特征

体形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

头部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须有5对,其中吻端 1对,上颔1对,口角1对,下唇2对。口须最

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长达盖骨。泥鳅的这 5对须,对触觉和味觉极敏锐。

泥鳅头部无鳞,体表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 125 一150枚。

体表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 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 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 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

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分布范围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生活习性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

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

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

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 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生长繁殖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 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月是产卵盛

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 8厘米时,

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 8厘米,怀卵

量约2000 粒左右,10 厘米的怀卵量为 7000一100 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

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 15000一18000粒,体长20 厘米

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 0.8 一

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 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 50 %一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 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一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 ,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 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

化学成份

泥鳅肌肉含天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质9.6g,脂肪3.7g,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