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及方法绪论1
目录目录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1.3 测量平差简史1.2测量误差分类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1.测量平差基本概念
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2.测量仪器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在感觉器官上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会产生误差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进行的,由于测量仪器结构的不完善,测量的精密度有一定的限度,使观测值及测量结果产生误差观测过程所处的客观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风向、大气折光、电离层延迟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如温度的高低、湿度的大小、风力的强弱及大气折光的不同,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也发生变化3.外界环境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观测目标本身的结构、状态和清晰程度等,也会对观测结果直接产生影响,如三角测量中的观测目标觇标和圆筒由于风吹日晒而产生了偏差;GPS导航定位中的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及设备延迟误差等,都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4.观测对象
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上述的观测者、测量仪器、外界环境及观测对象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使测量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这四个因素合称为测量条件为了检验观测结果的精确性和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实践中得出的有效方法是进行多余观测(也称过剩观测)
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在多余观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某种平差原则,对观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求得一组没有矛盾的最可靠结果,并评定精度,这一过程称为平差.测量平差所依据的原则为最小二乘原理.(1.1)若令ni?1v2?min?i12nv)TV?(v v这里上标T指矩阵的转置,则式(1.1)又可表示为VTV?min设L1,L,…,L 表示n个独立的等精度观测结果,为消除矛盾而赋予观测结果对应的改正数为v,v ,…,vn,在L1,L ,…,L可信赖程度相同,即等精度情况下,最小二乘原理要求这些改正数的平方和为最小,即
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1.2)式中(1.3p1p?1 1??1?p??1n??1?p?????P??VTPV?min更为一般地,当观测值L1,L ,…,Ln的可信赖程度不同,即非等精度情况,而且顾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联时,最小二乘原理可表示为是反映观测结这里P称为观测结果的权阵,Q?P?1 称为对应的权逆阵.权阵中的pi果之间相对精确程度的数值,称为对应观测结果Li 的权;权阵中的pij与观测结果间相关联的状况有关,称为观测结果的相关权.
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1.4)当式(1.3)中的则式(1.2)可写为pij1 ?0时,即12201pp?1??1?p??00???0?p1 00???00??????p??n????????? ?? 0 01??0 0p??n?P??ni?1pv2?min? iiVTPV?
1.1 测量平差基本概念依最小二乘原理,平差计算所得的观测值改正数,称为最或然改正数(有时简称为改正数),也称残差;经最小二乘原理平差计算求得的有关量的最可靠值,称为该量的最或然值,或者最似然值、最佳值,又称平差值.又若式(1.4)中的pi都为1,则权阵P为单位阵,即0?1 0?0 10?0????01???P????I这时式(1.2)则变为式(1.1).P为单位阵或对角阵时,表明观测结果L1,L ,…,Ln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测量误差分类1.2
1.2 测量误差分类2.系统误差1.粗差粗差主要是由失误引起的,一般以异常值或孤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测错、读错、记录错、计算错、仪器故障等所引起的偏差.由测量条件中某些特定因素的系统性影响而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由测量条件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偶然性影响而产生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3.偶然误差
测量平差简史1.3
1.3 测量平差简史18世纪末,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以及与观测自然现象有关的其他科学领域中,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如何消除由观测误差引起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从多于待估量的观测值中求出待估量的最优值.1794年,年仅17岁的高斯(C.F.Gauss)首先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小二乘法(LeastSquare).1801年,天文学家对刚发现的谷神星运行轨道的一段弧长进行了一系列观测,后来因故中止了观测.直到1809年,高斯才在《天体运动的理论》一文中,从概率的观点详细叙述了他所提出的最小二乘原理.1806年,勒戎德尔(A.M.Legendre)发表了《决定彗星轨道新方法》一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