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的意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的意思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顾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意思是什么

摘花的时候碰到传递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给身在遥远边塞的人。

折花,不必需解释了

逢,遭遇

驿使传递公文的人。

陇头:边塞,也可以指遥远的地方。

【具体】

《赠范晔》

:【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解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马上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题靳秋四素画翻译

郑燮〔1639~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经怀着治国安邦的雄心,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为官清廉刚正,对老百姓情真性挚。他在山东潍县署中画的《墨竹图》题诗道:“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然目睹官场的污浊,他深深地感到“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他向往的是“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赠博也上人》〕那样一种清淡自然的生活。在《题画》中说:“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翰墨、香茗和友情,才是最令他欢乐和陶醉的。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不风不雨最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

如果说宋人杜小山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一幅“寒夜品茗赏梅图〞;那么郑板桥这幅画的是便是“清秋品茗赏竹〞了。他在另一则题画《靳秋田索画》中说:“……忽等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径竹,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翠竹、苦

文档评论(0)

181****48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