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鉴赏课程类 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赏石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中国赏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中华文化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迄今依然未能形成科学合理、辨证统一的赏石文化理论体系,这是印

记在中国乃至东方传统赏石文化活动史岁月上的苍白。

关键词:观赏石起源发展

奇异的石头令人惊叹,虽然他们没有钻石的绚烂夺目,没有珍

珠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宝石的那些奇异绚烂的外表,但其自身的神秘

和灵秀同样吸引着许多人。

奇石,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而又最廉价的收藏品,只

要你肯到山野或江河湖海边去拾捡寻找就可以了。然而珍奇之石得来

谈何容易!只有具较高观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才称石玩。它们有的形象

怪异,有的色彩斑斓,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质地优良,有的亮丽妩媚,

有的魅力无穷,有的寓意深远,有的生机盎然……若把这些具有大自

然灵秀之气的奇石配上精致优美的底座,摆放在书架上、或把玩于手

掌之间,则更显高雅不俗,令人赏心悦目。

一、启蒙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世界上最早收藏观赏石而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阙子》

中的“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

现焉。”

我国观赏石文化起源于商代,是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在商王

朝,灵璧石已被做成“虎纹石罄”。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

贡》中记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洲“铅松怪石”和徐洲“泗滨浮

磐”。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是作为赏玩之物

1/7

列为贡品的,可以认为是我国早期以天然奇石为观赏对象的赏石。春

秋时期已开始有人藏石,据《阔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悟台

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中均置有许多天然奇

石、雅石。伴随秦汉王朝园圃的出现,观赏石逐渐流行起来,其文化

突出地表现为是一种阶级文化,产生的起源是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

后才逐步发展起来,它主要在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中流传。由此

可以认为,我国观赏石文化起源于商、周时代,秦汉时期在统治阶层

中流行并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已达到一定水平。

二、形成期(唐代)

赏石文化活动形成并逐渐兴盛起来,发展为传统赏石文化活动的

形成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赏石文化昌盛发展时期,收藏

奇石已形成潮流。赏石文化在越来越大的需求中得到发展。形体较大

的奇石用于造园,小而巧的奇石作案头清供,并以诗文颂之,使天然

奇石的欣赏具有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成为赏石文化的一大特色,开创

了我国赏石文化的崭新时代。唐武宗李炎时期宰相李德裕是唐朝最著

名的藏石家,采天下奇石、怪石为园池之玩。在XX城郊建造“平泉

山庄”,采来的泰山石、灵璧石、太湖石、巫山石、罗浮石等,在这

里被精心布置成名山大川,在奇石造园、景点点缀上,已达到很高水

平,当时就极负盛名。李德裕在《题罗浮山石》诗中道:“名山何必

去,此地有群峰”,并在收藏的每块奇石上镌刻“有道”二字,表达

2/7

“此中有真意”的文化内涵。

三、发展期(宋代)

宋徽宗大兴“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于是朝野上下

竞相效从,搜求观赏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风尚。不仅诞生了

米芾和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坛、政界名流

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鉴赏等赏石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

者。

宋代,藏石、赏石更趋风行,是我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

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铁

围山丛谈》记载:“江南后主宝石研山,径长逾尺咫,前耸三十六峰,

皆大如手指。且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

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因江南国破,研山流传数十人

家后,被北宋大书画家,大藏石家米芾(米元章)所得,分别号称“宝

晋斋研山”、“海岳庵研山”。并题写了举世闻名,价值数千万元的

顶级国宝《研山铭》,分三段记述了这块奇石的诸多妙处。第一段,

米芾用澄心堂纸书写了“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

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

书”39个运笔强健,骨毅筋雄,自由放达,变化无穷,端庄之中婀

娜多姿,倾侧之中稳重有神,具有奔腾之势的行书大字

文档评论(0)

秋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