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保密知识竞赛题库(通用版)
第一部分单选题(120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的是()。
A.保密法B.公司法C.国家保密标准D.相关司法解释
【答案】:B
2、资料应当造册登记,且必须经()审批。
A.县级以上单位主管领导B.本单位主管领导C.保密工作部门
【答案】:B
3、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密工作。
A.岗位培训
B.警示教育
C.保密教育
D.
【答案】:C
4、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答案】:A
5、机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字的更新周期为()。
A.3天
B.7天
C.15天
【答案】:B
6、下列()可能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A.科技处B.保密室C.档案室D.涉密信息系统机房
【答案】:A
7、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科技部审批的是()。
A.秘密级技术B.机密级技术C.绝密级技术D.各类秘密技术
【答案】:B
8、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答案】:A
9、随着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被称为“第五空间”。
A.领土B.信息空间C.领空D.领海
【答案】:B
10、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确定密级。
A.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B.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C.本机关单位的保密规定
D.
【答案】:B
11、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过()的批准。
A.公安机关
B.保密工作部门
C.批准.任用涉密人员的主管部门
D.
【答案】:C
12、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
A.10日
B.20日
C.30日
D.
【答案】:A
13、在()情况下,机关单位定密时才可以将有关事项的保密期限确定为长期。
A.法定定密责任人认为有必要的
B.绝密级已满三十年保密期的
C.知悉范围很小的
D.保密事项范围明确规定某一项国家秘密事项保密期限为长期的
【答案】:D
14、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份关于保密工作的专门文件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B.《加强党的秘密工作通告》
C《关于秘书工作技术问题的通知》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保密工作通告》
【答案】:B
15、1948年5月,()在西柏坡成立,这是党的历史上最早统一领导保密工作的专门组织。
A.中央机要工作委员会
B.中央秘密工作委员会
C.中央保密委员会
D. 秘密工作领导小组
【答案】:C
16、195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下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为加强保密工作,向全党发出的保密工作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A.《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家保密管理工作的决定》
B.《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
C.《关于加强保守党与国家的机密的决定》
D. 《关于加强保守国家秘密的决定》
【答案】:C
17、()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本行政区域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
【答案】:C
18、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报()审核确认。
A.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中央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或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中央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
D.中央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
【答案】:B
19、()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
A.国家保密局B.国家安全委员会C.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D中央保密委员会
【答案】:D
20、某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携带秘密载体外出,其下述做法中正确的是()。
A.采取保护措施,使秘密载体始终处于自己的有效控制之下
B.报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独自携带绝密级文件外出
C.报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二人共同携带绝密级文件外出参加涉外活动
D.
【答案】:A
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