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根本的气候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格外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掌握,温度很低,也很枯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很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消灭在春至或冬至后不久。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快速,气温急剧上升,对流上升运动增加,云量增多,常有积雨云,并伴随阵风和大风,使整个夏季雨水相对较多,湿度增大。冬季枯燥,晴朗,地面辐射极强,地面冷却很快,多日照,少云量和降水。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主要是锋面雨。降水量年与年之间有很大变化,常有洪涝或干旱发生。科学争论说明,气温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很大影响。白天气温高,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夜间温度低,则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就会削减,也就可以削减植物的养分损失。所以,在大陆气候条件下,气温日较差大,对于植物的物质生长特别有利。疆的瓜果特别硕大而且甘甜,就是这个道理。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根本的气候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消灭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安排比较均匀。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温顺、多云、潮湿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19世纪末就有人觉察,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局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12%,在比较枯燥炎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

原苏联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缺乏,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顺,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心情的进展

第一章理学性质的把握

其次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的质量、外形及其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对地表环境形成的意义,地球运动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表环境与地表系统的关系,地表系统的组成、构造、功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亲热联系,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特征与性质,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自然地理学定义的理解,对自然地能,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地表系统的组成、构造、功能

其次篇各圈层的组成、构造、运动与特征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构造和轮廓

教学重点:地壳的克拉克值,生疏组成岩石圈的几种最常见矿物,弄清三大类岩石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在地面和地壳的比重,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应力椭球体,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缘由,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岩石圈运动的判别标志,威尔逊旋回

教学难点: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力椭球体解释区域断裂体系方向与性质,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缘由。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与水平变异,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各纬度带的水分盈亏与水汽的输移方向,大气能量的传输途径与规律,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气侯的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机理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

教学重点:水圈的水平与垂直构造特征,水圈的演化过程与阶段,水份循环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造成水资源紧急的缘由,水的相态转换与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份循环的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元素、物质、生物、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构造特征与特性,生态系统的组成、构造、功能,生态系统的反响机制、抵抗力、恢复力以及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构造特征与特性,生态系

文档评论(0)

177****7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