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心归去、乡土情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归去》
1.通过“异乡”和“故乡”的对比解读,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
2.揣摩本文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从文化内涵上理解故乡
《乡土情结》
1.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
2.了解本文大量引用的诗文的意图。
一、介绍作家及作者
1.《我心归去》
韩少功,男,汉族,笔名少功、艄公等,1953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一级作家。现任第三届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正厅级)、省文联作协党组成员兼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一届、二届海南省政协常委
2.《乡土情结》
柯灵(1909.2.15—2000.6.12)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发表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担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1943年7月柯灵编辑《万象》,至1945年6月停刊(1945年仅出这一期),前后共43期,另有号外一期,几乎贯穿了上海沦陷的整个时期。均为25开本,每期约240页。《万象》是一份商业性的,面向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学月刊,创刊于上海孤岛末期的1941年7月27日,由陈蝶衣编辑,万象书屋出版,上海中央书店发行,发行人为平襟亚。
二、写作背景
1.《我心归去》
《我心归去》是我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写了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和由此引出的思考,渲染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对故乡的牵挂,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2.《乡土情结》
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
三、结构分析
1.《我心归去》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和孤独、寂寞、无助之感。
第二部分(5—9段):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第一层(5、6段):写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具体表现,是对家园之思的正面抒发。
第二层(7—9段):从哲理层面、美学角度对家园的文化概念作深层次思考
2.《乡土情结》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话题,说明什么是“乡土情结”。这一段多处引用古诗,引导读者去想象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
第二部分(第2—6段):按人生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可分为三层。
第2段为第一层:从人的成长角度写乡土情结的由来。
第3至第4段为第二层:写人因远离故乡而引发思乡之情。
第5、6段为第三层: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和空间的阻隔而褪色,既照应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第三部分(第7段):归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作者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鼓励在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
四、写作特色
1.《我心归去》
(1)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文章不长,但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许多说法非常有新意,如故乡不等于出生地等等。但是,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决定了它在语言上的特色,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如“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又如:“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中有多处对比,如物质文明发达与落后对比、孤独的“我”与快乐的家人的对比、旅游景区美与家乡美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