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pdf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学习,抓紧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

构。

 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

 1、议论文三要素在本课的体现。

 2、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编写的结构提纲。

 2、对文中难句的理解。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请一学生讲《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师小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

能脱离实际。下面,我们就学习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

得者丁肇中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他告诉我们

科学发明创造应当靠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走近一帆风顺)

 B、置身于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袖手旁

观)

 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不知所措)

 D、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

要学习,抓紧啦!

 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彷徨)

 四、感知文本:点生按座次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要

求:不能添读、漏读、错读,声音要宏亮,吐词要清楚;

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

 五、巩固铺垫:师生一起回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为学

习新课做准备。(同学们可结合课文后边方框里的文字回

答)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

 2、什么是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

般是完整的句子。

 3、怎样理解论据呢?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又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两种。

 4、那什么是论证呢?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

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

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推理论证等,在议论文中往往综

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说理,很少只用一种方法。

 六、活学活用:那么本课的论点是什么?你能为列出结

构提纲吗?利用刚才所复习的议论文知识,小组讨论完

成。小组可推举一个代表把讨论提纲写在黑板上,其他人

则写在书上或者预习本上。师生共同订正。(板书)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

然科学?要格物致知。(论点)

要学习,抓紧啦!

 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

 A、(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举例证明王的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

在的世界。

 B、(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C、(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

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七、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1、“格物致知“出自何处?是什么含义?

 A、“四书”中的《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

 B、含义是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而作者认为“格物致

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

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

极地袖手旁观。

 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有这种精神?

 A、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

断获得新知识。

 B、如果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知识只能从书上获

得,一旦面临真正的实验,就会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

在的世界。

 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

么弊病?

 A、传统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

度,“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要学习,抓紧啦!

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a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

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功课成绩好,但在

文档评论(0)

139****2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