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宋代文学
2.1.1村行
1.诗中前六句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描绘景色的?请结合诗句来分析。
在这六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和日常景物,从而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例如,“草长莺飞”描绘出春天盎然的气息,松杉翠绿,燕子穿梭;“拂堤杨柳醉春烟”则展示出杨柳轻盈的舞姿,和春烟的朦胧的韵味。而“放纸鸢”和“河豚欺海”则刻画出了儿童的童趣和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最后一句则通过描绘阳光明媚的景象,表现出诗人自己内心的愉悦。
这些具体事物的描绘,丰富了诗歌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样子。此外,诗人还通过对环境、自然、人物的描述,表现出一种安闲、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作者精神世界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试分析此联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村行》的颔联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名言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写景运用了以下几种艺术手法:
第一,对比法。在描绘场景时,作者把山和水、柳和花构成对比。山和水代表险峻难行,暗示疑虑迷茫;而柳和花则构成明暗对比,暗示经历过险阻后出现的甜美景致,表现出一种曲折而有趣的写作手法。
第二,形象抒情。颔联中出现的“柳暗花明”十分生动,通过对“柳暗、花明”这一形象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情感,描写出自然与人之间的深情。同时,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让人想起了自然在不断流转之中无尽的变幻。这种形象抒情,使得作品充满了情感和韵味,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人文内涵。
第三,借景抒情。颔联中的“又一村”将村庄此景和“山重水复”所表达的情感相连接,借景言情,使得情感与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手法降低了表达的难度,让情感得以顺畅地流淌,同时还能够创造意境和美好的联想,在读者中引起共鸣。
总之,《村行》的颔联通过对颇有诗意的景物形象的描绘、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手法,表现出了田园生活的美丽,传递了作者对美的充满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同时让读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博大与神奇。
2.1.2边户
1.说说诗人为什么要用边民的口吻来讲述。
《边户》是唐代诗人卢纶的抒情长诗。该诗采用了边民的口吻来讲述,他自己亲身经历边地征伐战争,表现出了边疆较为落后的生产条件、贫穷的生活状况、蛮荒的风俗习惯和艰苦的生活状态。其目的有以下三点:
首先,边民口吻使诗意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具体的边地环境,传递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在描绘南征北战的苦难场景时,作者没有采用高峰浩荡、英雄餐风饮露之类的词语,而是运用了一种朴实自然、口语化的语言,以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普通人民的生存状况。通过这种真实的描写和表达,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边地艰苦环境下边民的生命状况和心理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情。
其次,边民口吻描绘了与众不同的文学气息。《边户》最独特的特点就是边民口吻,通过边民独特的语言、措辞和表达方式,捕捉了边地风俗民情的特点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文学气息也是表现文学美感方面的独特贡献。
最后,边民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边疆较贫困、落后的地区和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在鞭辟入里地呈现出边疆民族的质朴生活计调下,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边户家园抚育下的欣慰和馈赠,同时也是对于异境他乡贫穷困苦下提出的关注和援助。通过采用边民口吻,表达人民情感与社会利益,诗人向读者传递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慈悲与关爱。
2.你认为诗中展现出诗人怎样的政治主张?
《边户》是唐代诗人卢纶的抒情长诗,通过边民的口吻讲述了北方边疆的艰苦生活与抵御外战之苦。从诗中不难发现,卢纶对国家、边疆、军队都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关心和关爱,进而透露出他的一些政治主张。
首先,卢纶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在诗中,卢纶通过边民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人民、政府的忠诚,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如虎猜。战士们,红夷回,峡谷赴敌不顾死!”一句话,表达了对个人英勇、牺牲的赞美和对国家、民族、军队的信心和尊重。这一主张表现出的是诗人对国家和民族联盟执行的坚定信心。
其次,卢纶强调发展边疆。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边疆贫困、生产力落后、文明程度低下等问题。这种叙述方式传达出卢纶对边疆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对社会责任心的呈现。就像诗中所写:“白刃切地痕,东云尽向边。如何枕戈待寇,傲骨戍楼前?”表达了他视边关为家园,不幸边疆振兴为己任的强烈主张。
最后,卢纶呈现出一种文化自信。诗中不仅对北方边疆的人民和生活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和分析,还表现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指卢纶对自己的文艺才华和诗歌技巧的自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自信。全诗的语言风格中自成一体,朴实而充满力量,在文化认同的层面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卓越才华和独特性格。这种自信也体现出了对于民族文化的高度的认同和支持。
综上所述,《边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修公司汽车修理汽车保养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 VIP
-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全国预防接种技能竞赛理论训练题库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212题).docx VIP
- 2025年(完整)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词汇表 .pdf VIP
- 天翼云认证解决方案架构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doc VIP
- 港迪HF659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V100(G20200812).pdf VIP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0页.doc VIP
- 《农业政策热点培训》课件.ppt VIP
- 申凌门机NSFC01-01A控制器操作手册.pdf
- 从大食物观角度出发的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探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