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一、在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知识“断点”.

所谓的“断点”主要在呈现具内容的教材中.

1.涉及“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但在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中均出现了较多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如果在高中数学中必须用到,那么就应该在初中数学中增补这部分内容.

例1.(人教A版必修2第125页例2)△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类似的习题还有一批,均需要用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甚至是三元二次方程组.

2.涉及“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的无理方程”.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

例2.(苏教版必修2第107页例2)自点A(-1,4)作圆(x-2)2+(y-3)2=1的切线l,求切线l的方程.

例3.(人教A版必修2第134页例2)已知过点M(-3,-3)的直线l被圆x2+y2+4y-21=0所截得的弦长为4eq\r(5),求直线l的方程.

例2、例3用到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的无理方程.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3.涉及“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例4.苏教版必修2第4章第107页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中,就用到解方程组eq\b\lc\{(\a\al(Ax+By+C=0,,x2+y2+Dx+Ey+F=0.))该节中的例1“求直线4x+3y=40和圆x2+y2=100的公共点坐标,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也涉及“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例5.(人教A版必修2第134页例2)已知直线l:3x+y-6=0和圆心为C的圆x2+y2-2y-4=0,判断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它们交点的坐标.也涉及“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4.涉及“证明”.

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的“证明”的内涵与以前的“证明”有所差别: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证明”是一个局部的公理化体系,它是从4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40条左右的结论,除此之外的知识一般不在“证明”部分涉及,即使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有的初中课标教材也不把它作为证明的依据,涉及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而高中数学教材中,凡是学过的知识几乎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

例6.(人教A版必修1第45页习题1.3A组第3题)证明:(1)函数f(x)=x2+1在(-∞,0)上是减函数;(2)函数f(x)=1-eq\f(1,x)在(-∞,0)上是增函数.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例6中就把等式的性质、因式分解等作为证明的依据.应该说这里把证明的意义拓展了.这样的题目在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各个版本中均有出现.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5.涉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

例7.(苏教版必修1第37页练习3)判断f(x)=-x2+2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显然,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来判断,需用到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

例8.(苏教版必修1第43页习题7)求证:函数f(x)=x+eq\f(1,x)在区间(0,1]上是单调减函数,在区间[1,∞)上是单调增函数.

显然,例8也要用到分组分解的思想方法.

6.关于“待定系数法”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已不提这个名词,在初中数学中的要求也较以前大为降低,但在高中数学必修2中,用“待定系数法”非常普遍,而且要求较高,例如求直线方程、求圆的方程等.

二、出现的这些“断点”在原来的大纲和大纲教材中没出现过.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关键出现的能力要求层面.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断点”是容易在教学中衔接和弥补的,可以在哪儿缺就在哪儿补,事实上,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技能、能力层面.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例9.初中数学课标对运算的复杂的程度进行了硬性规定,如: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关于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这些使得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复杂符号运算水平”的训练大为减少.而高中数学的“复杂符号运算水平”的习题比以前并没有减少,造成学生学习的层次落差过大.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同样,在推理水平和知识的综合程度方面,也存在类似情况.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全文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