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VIP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

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认为,国家中德才兼备的人众多,那么治理的基础就坚实,德才兼备的人稀少,治理的基础就薄弱,根据材料“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弟子子夏被拜为魏文侯的老师,齐宣王时期,驺衍、淳于髡、田骈等被尊为上大夫,反映出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结合百家争鸣可知,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①②正确,A项正确;儒家学说没有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③错误,从春秋末期开始,一些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如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并未导致权力下移,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李膺等士人通过“清议”针砭时弊,导致“党锢之祸”,因此原因为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B项正确;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排除A项;绿林起义属于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属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 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北魏与南朝梁对峙时期,南北政权对双方贸易持积极态度,促进了南北贸易频繁,有利于统一,D项正确;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而材料属于北魏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南北经济贸易,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4.《明史》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年间起,“巡抚之寄专,而监司守牧(指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与知府、知州)不得自展布(自作主张)”。这反映的史事是()

A.元朝实行的行省制自此废除 B.明廷强化海防力量防范倭寇

C.朝廷委任巡抚总揽一省行政 D.削弱巡抚权力防止地方割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抚之寄专,而监司守牧(指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与知府、知州)不得自展布(自作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英宗年间,设置巡抚,负责一省的行政事务,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与知府、知州等官员不得自作主张,反映出朝廷委任巡抚总揽一省行政,C项正确;明初废除行省制,但沿用了行省称呼,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巡抚设置,与倭寇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巡抚总揽一省行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