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鉴赏要点总结(4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绘画鉴赏要点总结(4篇)

即“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风格的要素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艺术风格就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而言,又有时代风格、个人风格、流派风格、地域风格、类型风格等范畴。

▲沈周《庐山高图》

中国绘画鉴赏要点总结第2篇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中国绘画鉴赏要点总结第3篇

即钤在书画本幅和裱边上的印章,包括书画家自己、收藏家、题跋者的印章。在书画作品上钤印,约始于唐代,宋以后逐渐普遍起来。印章的印文镌刻有自身的历史和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等,十分复杂,这里不作详述。

就印章材质说,宋至元中期,以铜、玉、牙、木等为多。元末王冕始用花乳石刻印,明代及后,普遍使用石章。就印泥看,唐、五代大多用蜜印或白芨水,宋初始用油印,并用水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色较淡和厚薄不匀。至元代以油印为主,几乎不见水印。印色以大红为主,偶然见深红和红带紫色的。

就内容上来说,包含的信息也非常多:有姓名、字号、籍贯、闲文、斋堂等。

同时印章上所用的刀法与字体也是我们所要参考的因素之一,因为从中都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作品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的信息。

印章作为鉴定的依据,首先要以可信的真迹作为标本,确立印记的标准,以与持鉴物相比照。上海博物馆编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汇集了较丰富的资料,近年又有一些印鉴书籍,都可参考,然其中也有一些舛误之处。再则,有些书画家的用印并不固定,或者留存的印记很少,就难以建立标准。

另外,印章是可以为后人所使用的,又可以摹刻,民国以后普遍用锌版铸造,外形极似。近年又运用铜版、电子制版等新技术,更是与原印毫厘不差,难以识别。因而只能作为辅助依据。

▲晋陆机《平复帖》

中国绘画鉴赏要点总结第4篇

主要利用纸绢来进行断代,观察材质的新旧成色。

纸、绢有材质、制作规格、尺寸形制和质量代劣等情况,需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判别其时代,而且是断上不断下。粗言之,唐宋盛行绢,也有极少量的纸。元代纸绢并用。到明代出现了素绫、花绫等品种。

纸在西晋以后才用于书画。当时是用麻纸,如陆机《平复帖》。南北朝写经用黄柏纸,唐人临摹用硬黄纸。唐时书画多用麻纸和楮纸,韩况《五牛图》、杜牧《张好诗卷》等即是麻纸。宋代开始大量使用楮皮纸、桑皮纸、竹纸等,南宋使用桑、檀合制的宣纸,质量上乘。元代用纸普遍,并出现生宣纸。明代以后,纸的品种众多,如有藏经纸、宣德纸、花笺、洒金笺、泥金笺、高丽镜面笺等。清康熙后又出现大量粉笺和蜡笺等特种纸。

▲黄庭坚

绢的尺寸,有一定的时代限制。北宋宣和年前,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大幅画用双拼绢或三撒绢。至南宋时,有了面宽超过1米的绢。纸张的尺寸,晋纸高度一般在24厘米左右,唐纸至28厘米左右,宋代可至32-33厘米左右,南宋时有高达40厘米以上的。元以后纸的高度大幅度增大。

古书画(一般指宋元时代)因年代久远,又经多次装裱时加浆加矾,画面上会产生一层光亮,俗称“宝浆亮”。明和清早期字画,也因年代较久,纸绢会自然泛黄和有包浆。造假古字画,纸绢做旧,常见用赭石、藤黄加墨,或用茶叶水、香烟灰水刷染纸绢,或用油墨董等方法。但是往往会有水渍痕

文档评论(0)

小菲学堂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菲学堂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