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doc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修文县六广镇丁家寨煤矿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

应急预案

修文县六广镇丁家寨煤矿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贯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根据《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矿安监局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方案〉的告知(黔安监煤矿[2023]1号)、《市安监局市工信委关于印发〈贵阳市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方案〉的告知》(筑安监发[2023]9号)的文献规定,从源头遏制重大灾害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为保障丁家寨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结合煤矿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我矿实际,特制定《丁家寨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制应变能力,并对重大危险源采用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减少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和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井田概况

1、地理概况

丁家寨煤矿位于修文县城北西平距约21km,矿区范围东起鱼庆,西抵丁家寨,南起水头上;北达钟山。地理坐标:东经106°28′48″~106°30′37″,北纬27°00′21″~27°00′46″。矿区面积1.4838km2,开采深度为+1150m至+800m,生产规模15万吨/年。

矿区有修文小箐~德政~大石乡村公路通达,交通方便。丁家寨煤矿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从属于修文县工业局管辖。

丁家寨煤矿位于贵州高原中部,以构造剥蚀中山地貌为主,总体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斜坡坡度5~70°(缓坡坡度一般为5~15°,陡坡坡度为40~70°),最高处海拔标高为1355.5m(矿区东部山顶),最低海拔标高1110.0m(矿区北西面万家河水面),最大相对高差245.5m,一般高差100~200m。

2、地层与地质构造

1)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统龙潭组(P3l)、长兴大隆组(P3c+d)和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Q)。可采煤层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分述如下:

⑴茅口组(P2m):浅灰、灰色中至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厚度大于100m。

⑵龙潭组(P3l)

出露于矿区外侧的南西角,为区内含煤地层,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其特性如下:

龙潭组第一段(P3l1):以海相沉积为主,由黄灰、灰色页岩、炭质页岩、粉砂岩及含燧石泥晶灰岩组成,该岩性段厚度约33m。与下伏茅口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龙潭组第二段(P3l2)以陆相沉积为主,以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和粘土岩夹细至中粒岩屑砂岩、炭质页岩。该岩性段厚度约26m。

龙潭组第三段(P3l3):以海相沉积为主,为区内重要含煤地层,为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岩夹粉砂岩,夹煤层2层(M1、M2),M1煤层单层厚1.30—1.70m,M2煤层厚0.18-0.30m,该岩性段厚度为37m。

⑶长兴大隆组(P3c+d)

为灰色厚层燧石灰岩夹少量泥灰岩和深灰色硅质岩夹蒙脱石化玻屑凝灰岩组成,厚度约37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⑷夜郎组(T1y)

矿区内仅出露第一段和第二段,其特性如下:

夜郎组第一段(T1y1):岩性为黄绿、灰绿色页岩及钙质页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厚度约16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夜郎组第二段(T1y2):岩性以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时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页岩。未见顶,厚度大于280m。

⑸第四系(Q)

矿区内零星散布于河谷及低洼地带,由土黄、灰黄色粘土、砂土、碎石、砾石及砂砾石组成,厚0-10m。

矿区位于德政向斜的南翼,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北北西,倾角15-22°。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区外北面发育一条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倾向北,倾角约50度,走向长向东、向西延伸。

区外南面发育一条性质不明断层,走向北东、向南西方向延伸至区外。

总之,该矿地质构造较为简朴。

3、煤层

矿区范围内含煤层2层,均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自上而下编号依次为M1、M2。M1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M2煤层为不可采煤层。该含煤段厚80~130m,一般平均厚度100m,煤层总厚1.68~2.0m,含煤系数约为2.0%。

2、可采煤层

M1煤层:出露于矿区外南西外侧,矿区内有采煤巷道、ZK01、ZK02、ZK11等工程控制,矿界内控制煤层走向长2100-2600m,倾向宽500m-1300m,厚1.50-1.70m,平均厚1.60m;工程控制煤层最低标高761.8m,最高标高1210m,煤层呈层状产出,其产状与围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87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