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地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矿井地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合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运用于全国各类煤矿的矿井地质工。

二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第3条必须熟悉《矿井地质规程》及其实行细则和(安全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第4条必须通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三安全规定

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地质规程》及其实行细则和《矿井地质工作手册》中各项技术规定进行操作。

第6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地质主管技术人员或地质科长把关确认。原始地质资料应及时复查、核算,保证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第7条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原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不得缺页、破损,并妥善保存.现场记录应用铅笔填写,不得用钢笔、圆珠笔,以防水浸后湖不清。

第8条在井下现场发现重大地质异常或有也许危及安全生生产的地质问题时,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解决。情况紧急时应向矿调度室或有关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第9条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编录、汇总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四、观测准备

第10条应根据采掘地点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拟定并下现场工作的内容、目的及方法。

第11条备齐必要的观测记录用品。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枥线绳等。

五、观测

第12条岩巷的地质观测。

1.对的描述沉积岩的颜色。鉴定岩石的颜色时,要l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重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j面,如深紫红色、灰黑色、浅灰白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一方面鉴定出岩石重要颜色,再拟定次要颜色。

2.要逐个观测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含量拟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其进行具体描述,并参与岩石的命名。

3.要观测、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25%者,示;粒度含量为25%~5%者,以含表达;粒度含量少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4.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测、描述碎犀滚圆度和分选性,以及碎屑岩中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性耍观测、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5.要观测,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6.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l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单层厚分类观测记录,如厚层(2.0~0.5m)、中厚层(0.5~0.1m)、薄~0.01m)。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测、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7.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画来拟定岩石的摩氏硬度(与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小刀硬度为5.0~5.5,指甲硬度2.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

8.观测、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

9.黏土岩石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固结、腻与干燥限度、可塑性、吸水性、发育限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层理发育限度。

10.要尽也许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测、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第13条煤层的地质观测。

1.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管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规定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涉及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嵋煤层的稳定限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m小于100m较稳定煤层大于25m小于50m;不稳定煤层大于l0m小于25m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m。

3.对于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煤厚或倾角变化较大时,在两侧点间必须增长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两帮素描图,

连续观测构造变化情况。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涉及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版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存在构造煤的地点,应重点观测煤层中软分层的厚度及其特性。

6.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性等,为分析煤厚变化因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用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陷落柱破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