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处理及工艺.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磷化

目录

总述

原理及应用

磷化基础知识

一、磷化原理

二、磷化分类

三、磷化作用及用途

四、磷化膜组成及性质

五、磷化工艺流程

六、影响因素

七、磷化后解决

八、磷化渣

九、磷化膜质量检查

十、游离酸度及总酸度的测定

十一、有色金属磷化

总述

原理及应用

磷化基础知识

总述

磷化(phosphorization)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映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重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限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磷化解决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数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Ross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B.P.No.3119)。从此,磷化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磷化解决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一战期间,磷化技术的发展中心由英国转移至美国。192023美国T.W.Coslet将锌、氧化锌或磷酸锌盐溶于磷酸中制成了第一个锌系磷化液。这一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磷化工艺的发展,拓宽了磷化工艺的发展前程。Parker防锈公司研究开发的ParcoPower配制磷化液,克服T许多缺陷,将磷化解决时间提高到lho1929年Bonderizing磷化工艺将磷化时间缩短至10min,1934年磷化解决技术在工业上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即采用了将磷化液喷射到工件上的方法。二战结束以后,磷化技术很少有突破性进展,只是稳步的发展和完善。磷化广泛应用于防蚀技术,金属冷变形加工工业。这个时期磷化解决技术重要改善重要有:低温磷化、各种控制磷化膜膜重的方法、连续钢带高速磷化。当前,磷化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重要是围绕提高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进行。

原理及应用

磷化是常用的前解决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解决,重要应用

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磷化基础知识

一、磷化原理

1、磷化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2、磷化原理

钢铁件浸入磷化液(由Fe(H2PO4)2、Mn(H2PO4)2、Zn(H2PO4)2组成的酸性稀水溶液,PH值为1-3,溶液相对密度为1.05-1.10)中,磷化膜的生成反映如下:

吸热

3Zn(H2PO4)2=Zn3(PO4)2↓+4H3PO4或

吸热

吸热

3Mn(H2PO4)2=Mn3(PO4)2↓+4H3PO4

吸热

钢铁工件是钢铁合金,在磷酸作用下,Fe和FeC3形成无数原电池,在阳极区,铁开始熔解为Fe2+,同时放出电子。

Fe+2H3PO4=Fe(H2PO4)2+H2↑

Fe=Fe2++2e-

在钢铁工件表面附近的溶液中Fe2+不断增长,当Fe2+与HPO42-,PO43-浓度大于磷酸盐的溶度积时,产生沉淀,在工件表面形成磷化膜:

Fe(H2PO4)2=FeHPO4↓+H3PO4

Fe+Fe(H2PO4)2=2FeHPO4↓+H2↑

3FeHPO4=Fe3(PO4)2↓+H3PO4

Fe+2FeHPO4=Fe3(PO4)2↓+H2↑

阴极区放出大量的氢:

2H++2e-=H2↑

O2+2H20=4e-+4OH-

总反映式:

吸热

3Zn(H2PO4)2=Zn3(PO4)2↓+4H3PO4

吸热

吸热

Fe+3Zn(H2PO4)2=Zn3(PO4)2↓+FeHPO4↓+3H3PO4+2H2↑

放热

二、磷化分类

1、按磷化解决温度分类

(1)高温型

80—90℃解决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

优点: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

缺陷: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用。

(2)中温型

50-75℃,解决时间5-15分钟,磷化膜厚度为1-7g

优点:游离酸度稳定,易掌握,磷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耐蚀性与高温磷化膜基本相同,目前应用较多。

(3)低温型

30-50℃

(4)常温型

10-40℃常(低)温磷化(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剂),时间10-40分钟,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比值为1:(20-30),膜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