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静载荷试验介绍及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docx

基桩静载荷试验介绍及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桩静载荷试验

桩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和别的基础结构型式相比,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而均匀、用料较省、机械化程度高而且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类地层条件的突出优点。因为如此,桩基础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当上部结构的荷载复杂而巨大,而浅部土层状态不佳时,桩基础更成为设计师的首要考虑对象。

桩基础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前,人们为了防止猛兽和洪水的侵袭,就懂得在地质条件不良的湖沼等低洼地带栽木桩搭平台来修建居住点,成为所谓的‘湖上住所’。1982年在智利发掘的文化遗址所见到的桩大约距今有12000年至14000年。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发现了7000年前的文化遗址,在其中较深的第四文化层发现的木桩,其截面形式有圆、方和板状,入土深度在3050cm之间,最深者达115cm。令人惊奇的是该批桩的下端都是削尖的,可以认为这就是现代打入桩桩尖的雏形。这也说明当时的制桩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在文物古迹中,保存至今的上海市龙华镇的龙华塔和山西太原的晋祠圣母殿都是建于北宋年间以桩作为基础的著名古建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桩工艺在近代和现代有了巨大的进步。灌注桩是最能体现现代成桩技术水平及其发展的一种桩型。但钻孔桩的材料消耗与其所能提供的承载力不匹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界。为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出现了桩端和桩身局部扩大的各种形式的扩孔桩以及对灌注桩进行各种处理的新工艺。伴随着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引入,桩基础这种古老的基础结构型式又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变化着,在工程建设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和其他工程问题一样,在桩基工程中对于工程对象(桩)的原位测试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获取桩土体系的力学参数(承载力、侧摩阻、端阻)、变形特征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桩的原位测试包含静载试验和动力测试两大类方法,试验目的主要是为了测试桩的承载能力和检验桩身的完整性。迄今为止,静载试验仍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检测方法,也是评判其它检测方法和理论研究结果的试金石。

静载试验的最大问题是试验周期长、费用高、加载设备复杂,其结果是难以大比例抽样,于是其样本的代表性便成了问题。

静载试验目前的发展趋势在于试验设备、试验方法和分析理论上。在试验设备和测试方法上,已出现了一种在桩的下部放置荷载箱,用液压进行加载的所谓自平衡法。该法不需要复杂庞大的现场试验设备,不需设置锚桩,且可以施加巨大的荷载。国内东南大学等对该法作了较多的研究,目前已进入到实用阶段。2001年下半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在郑州黄河二桥进行了桩基础压力灌浆的新工艺试验,东南大学用自平衡法进行了单桩荷载试验以检验压力灌浆的效果,试验的最大加载量接近50MN。但对该法的作用机理、加载部位对摩阻力沿桩身的分布形式及数值的影响、正负摩阻力之间的联系与转化、端承桩的测试方法等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上,如果试验已经或接近达到极限,对极限承载力的判定比较容易,但如果试验结果离极限状态相去尚远,则桩的极限承载力预测就十分困难,现有的各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别很大,还有待于研究更有效的计算模型。

桩的静载试验包含竖向抗压试验、竖向抗拔试验和横向推力试验,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一.试验设备和方法

(一)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含加载系统、反力系统和量测系统。

加载系统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和油泵。千斤顶有各种规格,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一台或多台同型号的千斤顶并联使用。油泵一般使用电动的,但当总的加载量较小时也可选用手动油泵,在对试验要求较高时还可配上饲服式稳压系统。

反力系统的任务是为加载系统提供反力,其基本形式有三种,其一是堆载平台式;其二是锚桩反力梁方式;其三是利用既有结构物提供反力的方式。设计反力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各部件的最不利受力情况,使其能提供的最大反力大于设计的最大加载量并留有一定富余。

量测系统包括位移量测系统、力的量测系统和桩身应力量测系统。

设置位移量测系统的目的是获取桩顶位移随荷载和时间发展的数据,同时也为了监测锚桩和反力梁等的变形情况,以保证试验过程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工程桩作锚桩时一定要监控锚桩的上拔量,以防止工程桩的破坏。工程桩作为锚桩使用时的最大上拔量一般不应超过10mm。

位移量测系统一般采用在基准桩上架设基准梁的方式。基准桩和基准梁原则上应该是不动的,但是,由于试桩与锚桩的变位、气象、日照、潮汐以及附近施工与交通引起的振动等影响,都会使基准桩或基准梁产生一定的变位或变形。如果对此掉以轻心或熟视无睹,那末测得的试桩下沉量将是不可靠的。一般地,基准桩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以不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