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山东青岛期末)下表是西汉王朝与南越国关系的表述。据此可知,汉政府对南越国的管理旨在(D)

时期

表述

汉高祖

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

汉文帝

遣使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

汉武帝

平定南越,将其分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A.践行以和为贵思想 B.加强边疆地区开发

C.因地制宜确保稳定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加强了对南越地区的管辖,汉高祖册封南越王,让其稳定南部边疆地区;汉文帝谴责南越王称帝,令其臣服中央王朝;汉武帝平定南越叛乱,推行郡县制,强化了汉朝大一统局面,D项正确;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是加强对南越的控制,不是“以和为贵”,且“以和为贵”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稳定,但不是目的,目的是强化国家政治统一,排除B项;因地制宜是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办法,材料明显没有体现因地制宜,而是强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浙江宁波期中)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咸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唐代(A)

A.饮食文化较为多元

B.民族团结的程度加深

C.西域饮食成为主流

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唐朝君臣、市民可以吃到西域传入的胡饼,反映出唐代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元,A项正确;据所学,民族团结的程度加深与“安史之乱”等不符,排除B项;唐朝时期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不足以说明西域饮食是主流,排除C项;据所学,胡汉差异逐渐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广东云浮期末)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爆发战争。宋朝对西夏实施经济封锁,关闭榷场,禁止茶、盐等物资出境。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西夏不得不寻求和议。这说明(B)

A.西夏生产方式已由游牧转为农耕

B.榷场贸易利于维护宋、夏和平交往

C.经济封锁是宋朝主要的破敌手段

D.宋、夏在经济方面具有相互依赖性

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与西夏爆发战争。宋朝对西夏实施经济封锁,关闭榷场,禁止茶、盐等物资出境。……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西夏不得不寻求和议。”可知,北宋与西夏战争,北宋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最终西夏不得不寻求和议,说明榷场贸易有利于维护宋、夏和平交往,B项正确;西夏生产方式已由游牧转为农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经济封锁是宋朝主要的破敌手段,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夏对北宋在经济方面的依赖,没有体现相互依赖,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河南郑州期末)学者提出,宋以前的历代王朝称为“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内陆国家格局。然而两宋时期,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于是原先“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格局。据此可知,两宋时期(C)

A.传统经济格局改变 B.对外交往范围扩大

C.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D.朝贡体制更为巩固

解析:依据材料“头枕三河、面向西北……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原有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海上丝绸之路得以迅速发展,海外贸易发展迅速,C项正确;传统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宋的对外交往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朝贡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江苏连云港期中)16—18世纪中期,强盛的中国是耶稣会士们口中称颂的对象。18世纪晚期,在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著作中,他们已摒弃了之前欧洲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之情,而是带着优越感来评判中国的一切。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对中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D)

A.清廷腐败损害自身国际形象

B.英国使团成员的身份更高贵

C.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

D.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实力日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远远领先于处在农耕经济时期的中国,因此导致马戛尔尼使团成员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对中国态度有显著的不同,D项正确;清廷腐败损害自身国际形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成员身份的对比,排除B项;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山东菏泽巨野实验中学)与图1、图2和图3历史人物关联的共同主题是(A)

A.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宗教改革推动西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